近来有关美国准备对伊朗动武的报道频繁见于国外媒体报端,法国外长还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声调,伊朗自然也不甘示弱,不断通过军演还以颜色,海湾地区似乎再度笼罩在新的战争阴云之下。作为战争与和平的主要操盘手,美国政府的态度至关重要,但目前除了其一贯的强调谈判与不放弃武力相结合的表态以外,美国官方始终没有透露出更多可供外界把玩的可靠信息。布什政府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呢?
大体考察一下这些媒体的报道,基本还是集中于美国对伊动武方式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少有对美国国内决策的深度分析。打击方式虽然抢眼,但那是军人们的事情,而决定动武与否的关键还在美国对其战略选择空间的认识。此等最高机密媒体当然无从知晓,肆意渲染不过是其趋奇本性使然。
那么究竟什么在决定美国政府的政策选择?无非还是知己知彼后所能做出的判断。当前原有的伊朗核问题已转化为更广泛的伊朗问题,核进程的继续加上伊朗对于伊拉克重建的积极涉足以及对美国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强烈抵制,进一步增加了美国降服伊朗的紧迫感。而对手愈压愈硬的历史经验也告诉美国,动武将是更有效的选择。但美国原来所担心的联盟支持不足、油价高攀不下、伊朗民愤骤起、空袭难以除根、盟友必遭报复、伊拉克乱局更甚、无暇兼顾东亚等制约动武决心的难题依然未解,动武条件和以往一样,没有什么改善。
从美国政府内部来看,虽然没有连任压力的布什更容易出手,但行动自由仍受很大约束。盘点布什的外交得失,其最大成就莫过于初步解决了利比亚与朝鲜核问题,而最大的失败则是伊拉克战争。美军固然还有能力再度出击,但布什清楚无论美军动武规模如何,伊朗的反应都将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枪响无小事,而美国GDP在3个月内下降1610亿美元并导致全国100万人失业的战争模拟试验也足以警示,为动武承担风险的将不仅是布什个人的荣誉。布什现有的政治资本已够交差,他无需也无力为彻底解决伊朗问题再担巨大风险,只要方向对路得大于失,那就是他的胜利,窥视总统宝座的共和党同僚更需要的也是这份虽保守但务实的献礼。因此,既要向内贾德表明决心、又要力避重陷困局的唯一选择,就是在保留动武权的基础上采用和平手段削弱伊朗的对抗能力。
况且文斗确实也还有条件。美国迫使曾同样强硬的对手妥协的法宝就是扩展同盟和全面制裁,这用在伊朗身上,依然还有盈利空间。布什虽深知制裁无碍内贾德的张扬,却可能通过增加伊朗民众的困难来降低其国内支持率。所以,美国会继续借助中东军售抵制什叶派势力的扩张,加强对伊朗国内反对派的策反和对民众的诱导,尤其要联合起更多的国家对伊朗实行更为全面彻底的制裁,争取伊朗的内部瓦解,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至于切尼不断的尚武表态既是其世界观的反映,也是演好布什政府红脸配角所需;而据传赖斯的底线变硬,布什支持纽约市府禁止内贾德参观世贸中心遗址的决定,以及准备将伊朗革命卫队认定为恐怖组织的传言,也都和美国政府有意无意进行动武渲染目的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通过各种渠道更多向内贾德示威施压、督促盟友加大制裁力度的一种心理武器。但美国政府每次的正式表态中都重申了谈判优先的原则,这显然才是其当前的首要选择。至于动武最终能否避免,那就有赖于各方的后续表现了。(发表于人民日报,哪天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