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经佛名幢:长柱形,磨角出斜棱面。4竖面中以“南无西方教主阿弥陀佛”为正面,余3面刻玄奘译260字“心经”;心经中部一面最上刻落款:“大明弘治九年X月十五日立”最下刻“XX第二十五代嗣X沙门X重修?”。4斜棱面分别刻“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南无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经幢出处不详。
从此幢佛名所处位置来看阿弥陀佛居正中,佛法报化3身及未来佛弥勒为辅,反应出明代佛教以净土思想为主流,口念弥陀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兴盛。
龙兴寺广公和尚塔幢铭:方柱形,仅存一段,年代不详,正面篆书大字3行“示寂本师大龙兴/堂上毘卢?住山谈/宗广公和尚觉云?”,感觉读不通顺,其他面忘了拍
,只好以后再去辨认。
龙兴寺洪辩大师舍利塔铭:白石质,高46CM,宽43CM,厚11CM。正面周边有纹饰,内镌刻铭文。上部横书“龙兴寺东律院”,其下纵书大字4行,每行5字“临坛大德洪/辩大师前住/持堂长德公/舍利之塔铭”小字为其“惠”字辈门人6人名字略,落款“时大元国至正二十四年岁次丁亥四月日讲论沙门惠轮等建/中山府天宁寺侍者XX题并刊”(拓片及详细考证文章见杜平《元龙兴寺东律院洪辩大师舍利塔铭小考》《文物春秋》2009年1期)
应当指出的是铭文中的“临坛”指的是“戒坛”,洪辩大师正好是龙兴寺东律院主僧,涉及到僧人受戒必然与他所在的戒律院有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