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游记一
龙泉寺日志
庚寅金秋
9月26日
晴 龙泉寺金代经幢、金代圣旨牒文碑、青玉石桥栏杆

龙泉寺位于鹿泉韩庄村旁的太行山腰,寺院周围林木葱郁,寺内流泉盈盈,又有古迹可瞻,实为石家庄周边一佳境。算来之前去龙泉寺已多达5次之多,还记得第一次去时骑俩自行车。由于路不熟一路打听半天才到寺脚下,过韩庄村子一硕大皂角树印象深刻。去岁闻市区槐安路向太行山下延伸,大路朝天有游7直通龙泉寺,甚是方便。

上午坐58路先到图书批发市场找本书,记得游7在介附近有一站。从书店出来已过10点,站牌来回是没找到就先去振头关帝庙再看明代牌楼。11点钟坐上115路,向司机一打听,原来游7站牌在建国路上,一站地的距离,晕,介不就在图书批发市场旁边啊,苦寻良久。
等车超过20分钟,打发时间读《中华遗产》京张铁路百年专刊。介里距西二环路并不远,不一会出市区,宽阔滴公路直向太行山下延伸。介里变化真大,早先去龙泉寺要从中山路到上庄左转去铜冶方向的路半途再沿一条无路标更没人注意滴小路一直向西才到龙泉寺。如今路宽绿化也不赖,高楼也跟着起。没注意车啥时候左转,不到一刻钟车再次向西,介下路熟了,原来滴老路,未修,近几年高速从介穿过,施工滴大卡将路面压滴是坑坑洼洼。到韩庄村旁,高架桥正在修建,看来又一条高速要经过此地。进韩庄车上只剩额一人,老树依然茂盛,过韩庄小学介更熟,原来附近有一小酒馆,04年寒冬大雾天和朋友们在此吃过小酒烤肉,那次未进的寺来到先喝酒吃肉,大不敬啊,当时安慰自己: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哈哈。
游7直达龙泉寺山门旁,打听到末班车回市区6点钟,一下午不用着急,过山门直奔寺对面密林中滴经幢去。沿山路走到尽头一新建别墅煞风景,铁门内一恶狗狂吠不止。对面上腰老寺隐约可见,下方新寺凌空一新建佛塔很是抢眼。
小路尽头左转,过一残墙,乱树密布、杂草横生。介破墙多年前第一次来看经幢时是没有滴。进得院来,靠近北墙东西各一经幢,新竖一省文保碑,南墙前排3经幢。破院虽狭小但树杂草深经幢多被遮掩。经幢上记得有线刻乐伎、菩萨、佛像等。早年曾做过几幅拓片,没保存,介次专程为它而来补拍照片。拨开杂草,蚊子嗡嗡铺来,吓银滴很,吼吼多亏额穿长袖,不怕!详细记录下5经幢影像,手背和脖子上还是被蚊子叮咬数处,起包,痒滴难受!
看完经幢出来,远见饿狗卧在不远处,NND介下麻烦大了。为了尽量不打扰它,蹑手蹑脚慢慢前行,当然随手捡起一石块备用。没走几步介家伙吼声大起,从小别墅门内还窜出一小狗跟着叫。什么玩意,额只管走,介2蠢货竟跟着俺叫了一里多路方才罢休。真想一脚踹死它。

返回牌楼门附近岔路口沿大道山到寺内。途径新建佛塔、下院。重点是调查上寺金代圣旨牒碑、石桥。大雄宝殿晚期建筑无甚可赞。殿前龙池旁2棵松树得泉水滋养与十多年前相比,明显高大茂盛。以前在龙泉寺曾亲睹三绝:大灵龟标本、僧舍廊下状似佛头的白蜂窝、法堂梁上灵芝。介次又见灵龟,其他未去看。沿大殿西侧台阶至龙王堂,堂内一池似井,与屋后龙泉相通,自堂前俯视寺院,幽静肃穆。
5点一刻下山,至山门,坐游7返程。
调查纪略:
金代诗人元好问晚年寓居获鹿,至67岁病逝于获鹿寓所,他曾多次到龙泉寺游访,对龙泉寺周围景色称赞不已,他的《游龙泉寺》诗文:“柿树殷红柘叶青,黄花霜后犹鲜明。西风浩浩欲吹帽,石榴冷冷堪濯缨。皇统贞元见题字,良辰美景乐生平。何人解得登临意,灭没疏云雁一声”。
清光绪版《获鹿县志》卷一地理:“龙池在县南20里洞沟山,山腰有泉为龙首泉,泉鸣涧壑,夜闻其声如雨骤至。正隆2年建,至今行迹尚存。有元学士王思廉做记,元好问题诗。俗传龙池夜雨八景之一”。
经幢:据当地人讲,原有经幢9,现存5尊。
1,深公和尚之塔2座:其一八面,底座上有壶门,内有雕刻,其上一层圆形莲瓣至三层仰莲间为最下面幢身,较短,线刻乐伎甚精美。中间幢身上正面可见“深公和尚之塔”六字,其他几面字体多以模糊上层柱身有线刻僧人像多已风化,再上为八面浮雕垂幔上佛像与迦陵頻伽分递间隔,垂幔以狮首口衔相连,幢顶八面伞形。
2,深公和尚之塔其二:最下为八面石,其上为圆鼓形石中间为浅圆形壶门内凹,浮雕4种不同种类莲瓣。再上为圆形莲座上立柱体幢身,正面“深公和尚之塔”余面字体均可辨读,有“泰和元年十月”纪年,知经幢立于1201年”。幢顶八面浮雕垂幔上佛像与迦陵頻伽分递间隔,垂幔以狮首口衔相连,上置仰莲圆石。

3,此经幢塔铭已不可见,与深公和尚之塔二外形结构上基本相同,均分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唯幢顶形状不相同,用圆鼓形石上浮雕不同种类莲瓣。
4,未见塔铭,柱身文字可辩读,内有“南京人也,俗姓翟”。结构同2(深公和尚之塔其二),现幢顶仰莲石已落地,位于此幢下。
5,进公寿塔幢:高2米65.《金石学》说石载:“奉佛之士,经幢墓域,谓之坟幢。至辽金元释子所造,虽八面刻,其额犹题曰塔铭,无异词。或曰石塔,或曰灵塔,间亦曰圆寂塔,生而建者曰寿塔”。进公和尚为创建该寺功绩卓著之主持僧,故在世时建寿塔颂其功德。幢基高1米18,分4层,均八面。中间2层线刻动物佛像;幢身1米07,正面阴刻“进公寿塔之铭”,其他面多文字风华,可见“大金获鹿县韩家庄龙池山龙泉院......大定二年”即1162年。
碑碣:
1,金大定2年8月12日尚书礼部牒文碑:青石质,嵌于大雄宝殿前即南墙东下方,保存完整。牒文内容:“真定府获鹿县封龙乡韩家庄村,龙池山院住持僧净琛,状告本院自来别无名额,已纳讫合着钱数元立龙泉院。堪会是实,须合给赐者”。记载龙泉院正隆2年(1157年)建,大定二年(1162年)由礼部尚书命名龙泉院。朱剑心《金石学》符碟中记:“钱大昕跋广福院牒云:凡寺院赐额,宋初由中书门下给碟;元丰改官制以后,由尚书省给牒,皆宰执亲押。金则委之礼部......金则纳钱百贯,便可得之”。龙泉院正是纳钱买得赐名,故碑上有“准敕故牒”。
2,《大元真定府获鹿县龙泉院营建碑记》中奉大夫征东行中书省恭知政事王思廉撰并书,集贤大学士正奉大夫王颙撰额。碑刻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碑文中有“金大定二年以恩例得今名,废于国初之兵有年矣......”记载了圆慧、圆鉴承师之志营建龙泉寺“为殿为堂为门为龙祠为方丈为厨库为僧房而寺事始备”初步奠定了龙泉寺的规模。
3,《大名真定府获鹿县封龙乡龙泉寺重修碑记》明正德3年(1508年),碑文中有关于龙泉水“岩阿飞泉,冬夏异色,其位甘洌,可以疗疾”。据说后来有关单位对泉水进行定性定量化学分析就是从介段碑文中得到滴启示。
寺内现存碑文20余通,多记述该寺历代重修之事,如乾隆30年(1765年)《重修龙泉院碑记》、嘉庆7年告示碑等是考察龙泉寺历史沿革的重要实物。
石桥玉石栏板:无准确纪年,只小桥中间有浮雕栏板和桥面中心石料为青玉石质,从雕刻风格看要早于明,抑或是金元遗物也未可知。其中一浮雕内容印象中于赵县永通桥的一幅还是赵州桥历代栏板陈列室中的一幅内容相同,当要日后准确查证对照。桥下单拱券,券正中雕吸水兽,为旧物,桥跨细长方形鱼沼上,沼内与泉水通,多鱼龟。
"琴高跨鲤"栏板
多谢丁老师指点,才得知此图内涵。
《列仙传》载:“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琴高晏晏,司乐宋宫。离世孤逸,浮沉涿中。出跃赤贞鳞,入藻清冲。是任水解,其乐无穷。”
龙泉寺距石家庄算是不远,外地人知道的并不多。如今由宗教部门委托女尼师太管理,由于坏境清幽,可品茗赏景,寺院周围已建起几处小别墅和宾馆餐厅之类,但愿能适量不要过度开发,保留一处难得净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