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些书中引用梁思成林徽因老照片时出错问题
国庆假日第二天闲来无事,到友谊北大街的秋林书店查阅佛经资料,无意间看到一本海南出版社2007年版岳南著的《1937-1984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这书图文并茂,还原了那个年代一大批文化学者与梁林的故事,值得一读。晚上从书中翻看到一张林徽因的照片,这张太熟悉了,为林公1933年11月陪丈夫梁思成来正定时拍摄于开元寺梁架之上,细看此图下注释竟然写“1937年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大殿考察”(P119页)实大错也。
多年从事导游讲解的职业敏感(年代,时间,地点等一定要准确无误)再加上太关注家乡的古建缘故吧,这两个地方的古建筑是我最喜欢,投注精力最多的地方。我喜欢这些古代建筑,也由此成了梁林的忠实粉丝,所以看到有些书引用正定,赵县资料出错时,心里会难受,总会有一丝不舒服。我的书架上还有几本引用梁林照片在时间年代上出错的地方,不妨点出来。
玄武的《晋祠寻梦》(山西古籍出版社)第39页引用梁林照片,标注为“20世纪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在晋祠”实际上这张照片为:1936年北京天坛祈年殿修缮时,梁林夫妇被聘为建筑顾问,2人在祈年殿屋顶上留影。林徽因当时曾自豪地相信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踏上皇帝祭天的宫殿的屋顶的女性。
以上2书作者都不是搞古建专业的,如果说时间过去了几十年而出现了引用时出错,情有可原,那下面的一本书作者中一位为梁公学生竟也出错就是不可原谅的。
由郭黛姮,高亦兰,夏路编著的《一代宗师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中2次将民间流传的“华北四宝”写错“沧州狮子应州塔,定州菩萨赵州桥”,应为正定菩萨赵州桥。
此书作者:郭黛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中国建筑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师从中国建筑史学大师梁思成先生。高亦兰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建筑设计的教学、设计实践和研究工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教学顾问。夏路,1979-198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83-1985年任职于甘肃省规划设计院。1985-1989年任职于中国北京新建筑材料建筑设计院,1990-1994年就读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并获得硕士学位,研究课题是中国古建筑。3位作者可为强强联合,都是研究中国古建的专家了,对梁林不可谓说不了解,却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第54页书中写到:“1933年4月16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出发到河北正定去考察著名的隆兴寺”。而实际上1933年4月梁思成,莫宗江等第一次来正定的人员中并没有林徽因,林徽因是这一年11月梁思成第二次来正定时才一起来的。
第56页采用照片为:梁思成1933年测绘正定转轮藏殿在檐下留影,年代写成:1932年。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下面这2段描写:
(P279)“梁思成1961年3月曾和文化部部长徐平羽,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王书庄,桥梁专家茅以升等去考察河北省赵州桥的保护工程......回想1934年他(梁思成)根据北方民谣中所说"沧州狮子应州塔定州菩萨赵州桥"而去考察了这座古桥。
(P281)他(梁思成)回京后不久便发表了《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一文,后来刊登在1964年《文物》第七期上。”
这2段描述中年号均是错误的:梁思成等是在1963来验收赵州桥大修工程的,当时作为梁公的学生郭黛姮曾一同前来,她竟然能将年代记错,真是天大的笑话。梁思成先生的《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一文,是发表在1963年《文物》第七期上,而不是1964年,如果当时写做严谨些,稍微查下资料,相信这些对作者都并不是很难,可惜啊!
这几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但愿以后这方面的书没有瑕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