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康乾御赐匾联
昨天社里有团去大佛寺,小许带团对正定不太熟,正好我要去转轮藏阁查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重修大龙兴寺转轮藏记碑》资料,顺便听下小许的讲解情况。碑保存的相当完好,通读数遍确认没有我要找的藏经资料,于是到碑廊寻光绪朝的《隆兴寺传戒碑并序》,倒是看到有光绪朝的碑,有些模糊没细看就去找从滹沱河出土2块宋碑,其中一碑保存完整,字体像新刻的一样,看样子像是立碑没多久就被卷入河中,在沙土中掩埋近千年没有风化才这么新吧。离开寺里时经过天王殿,巧遇于平兰老师(以前带团时见过只是没聊过)于是向她询问寺里的一些情况。和于老师聊得很开心(我们都喜欢文物古建的原因),她告诉我传戒碑就在碑廊内,之后于老师送我2本他们古文化研究会新出版的专刊《古圃》,真是万分感谢。聊天时于老师提到光绪版的《正定县志》影印本已经出版(这书我以前在古籍书店见过一本,店员当时不让翻阅)看来我可以买到这书了,高兴。
晚上回家查看资料,2003年5月9日我的读书笔记里有一篇当年在省图书馆整理的《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内有篇光绪版《正定县志》有关隆兴寺匾联的文章。恰于平兰老师赠的《古圃》中有篇李冀良老师写的《正定隆兴寺榜额楹联注释》,两者对照,正可参考。
隆兴寺,在东门内。旧名龙兴寺,俗谓大佛寺。隋开皇六年建,初谓龙藏寺,创建之日天降异香。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倰立石,长史兼行参军九门张公礼撰文。宋乾德初于寺北建大悲阁,铸铜佛像七十三尺,臂四十有二,(按无名氏记略,金铜佛在城外大悲寺,石晋之乱寺焚,仅有遗像,周世宗毁以铸钱。宋兴,艺祖复卜胜地于龙兴寺,范铜为像)。太祖曾幸之,绘像于阁西。元宪宗九年重修;至元元年重修;大德五年重修,有赵孟頫《圣主本名长生碑》;明嘉靖二十六年重修,刘文庄撰记;万历四年重修;国朝顺治十年重修;康熙四十八年圣祖敕修,五十二年御制碑文,勒石以记⑩。寺内御书匾额:曰:“龙兴寺”,曰“天王殿”曰“大觉六师殿之”,曰“慈云普荫”,曰“摩尼殿”,曰“广长妙谛”,曰“妙庄严域”,曰“通津宝筏”,曰“戒坛”,曰“慈氏阁”,曰“转轮藏”,曰“佛香阁”,曰“御书楼”,曰“集庆阁”,曰“伽蓝殿”,曰“祖师堂”,曰“弥陀殿”,曰“药师殿”,曰“静业堂”,凡十九处。乾隆十一年,高宗巡幸五台,回銮驻跸,十二年正月颁赐御书匾额:曰“调御丈夫”,曰“龙象威祖”,曰“金绳觉路”;题柱曰“妙相显光明非空非色,净因传定慧不灭不生”,二十六年题九间殿曰:“入不二门教外别传真正法眼藏,从最初地当前妙觉无上宗乘”,又题曰:“听云边夕梵晨钟扫除一切烦恼,看庭外黄花翠竹拈来无碍真诠”;题五佛殿曰:“幻化何因但应念而成自尔无去无住,庄严有象只随心具足可知即色即空”;题佛香阁曰:“具足神通三界俯归一指,得大自在四禅不隔微尘”;又题曰:“宝网绚云霞现耆阇崛山庄严自在慈容间法相变相应身化身那是本来面目,金绳悬日月压恒河沙劫普渡大千世界示真语实语妙觉圆觉共证无上菩提”;四十四年又诏发帑重修,四十五年工毕。先是果亲王,和亲王先后礼佛,各有题示。果亲王匾曰:“慈云广覆”;联曰:“办得宝筏慈航普渡大千世界,无有语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门”。和亲王匾曰:“香刹清华”,联曰:“慧日普圆通下禅枝而返照,灵台凝正觉浮定水以流光”,然至于佛香阁悬挂。自高宗遍洒宸翰,庄严有加,佛日长晖,永保圣寿于无疆云。
寺内转轮藏殿,顺治十六年重修,梁清远撰记。寺内五佛殿,道光二十三年重修(内贮宋绍兴六年缮写金字《妙法莲花经》一部)。
寺后《楞严经》石塔,嘉庆丁巳立。寺后灵泉井亭,隆庆五年重修。
----摘于《中国古代建筑文献注译与论述》
原文出自光绪《正定县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