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王士珍旧居
每次从古城回市里我总习惯走西门里,不是特意为了要从班驳的西门穿过,而是因为那街上的一处老宅子---王士珍旧居。
十多年前我曾在这宅院里生活学习了三年,记忆中两进大四合院,从垂花门进了前院西侧有株上了年头的皂角爬了满满一架,院子宽大方正有走廊。当时前院是公安局办公的所在地,只去过数的过来的几次。
我们当时住第二进四合院也就是后院,原来前后院东西两侧都有门相通的只是那时侯堵死了要去后院要从前院外面的东侧夹道才行。夹道的南端有个水管,夏天进出常去那冲凉所以对水管旁矗立的那块石碑印象很深。感觉特别高大,碑顶有几条龙,可从没仔细看过碑上写些什么。离开后经常来正定多次从西门里过也只是在一年的盛夏匆匆的到老宅子看了一眼。
清明那天过西门里远远看到路旁施工的很多人从老宅院那边进进出出。走过门口时看到旁边重辟了一道大门上写某某公寓,老宅院的后面建起了一处拔天的大楼煞是气派只是看上去是那么的刺眼。我猛的回过神来那地方不是当年后花园厅堂(我习惯叫他礼堂)的位置吗?难道把礼堂拆了啊,不会的。
在马路上看了一会,这全变成工地了,工人们忙忙碌碌,推石灰的拉砖的好不热闹。这里不是已经归文保所多年了吗,怎么还会大拆大建呢?我心里不安,我曾经留在这里的美好时光难忘岁月我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寻访到。我决定进去看看。
外面到处都在施工,我从一堆石子旁迈过去,穿过垂花门向西望,一眼就看到那片皂角藤了,老藤虬龙飞舞的枝条在这个清明时节还没有苏醒,没有一丝的绿
意,如果老藤有知也会感叹周围的一切都变的太快了。
院子里一片混乱,正房厢房每个屋内都有工人在忙,墙刷的煞白。一个女漆工小声和旁边的人说,看,有人来这照相。我回过头和他们搭话问这里以后要做什么用,大家只是摇头没人知道。有个大哥好奇的问我这里以前是什么地方,我说是一个民国总理的老家,他好象很是吃惊!拍了些照片我顺着东厢房旁的过道进了后院。对后院依然感觉好生熟悉,三年的时光留在这个四合院了,记得国文课时李冀良先生给我们示范朗诵,他的声音抑扬顿挫,厚重,掷地有声,也还记得老人家教我们唱京剧,离开后不曾再见到先生,隆兴寺大悲阁落架重修后阁前竖了块石碑,碑文是先生撰写的我带团时去专门拜读过,衷心地祝愿先生康寿!
靠近西厢房的老核桃树不知道何时没了,院子里显得空荡荡的......
花园中的厅堂真的拆了,那是一套四面廊式的建筑,堂内东有个小舞台,还记得那年在堂内参加导游员讲解大赛时的情景。
当年厅堂后,青砖墙外是一大片菜地。要进去要绕一个大圈,菜地里有口井,水甘甜,很安静我喜欢去那走走。如今都没了......
走出来时一个女人看我照相问我是做什么的,我告诉她我曾经在这里生活过,拍些照片做纪念,她不太相信说现在这里是私人的地方了,不希望有人来拍照写些什么登出去。我笑了一下,问她前院东侧的那块石碑怎么不见了,并指给她当年这里都有什么,她想了一下回答我说碑已经搬到马路对面的祠堂里了。
告别了老院我快步向祠堂那边走去......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