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奴役和被损毁的美丽
我认为,称赞女士漂亮,可能单就外貌所具有的美观特征而言,而要称赞她是美丽的,那一定除指其漂亮的外在美,还包括内在的气质美。在神秘的晋祠圣母殿内,她们是一群极其美丽的女孩子,因为她们不仅仅是百里挑一的天生丽质,更是训练有素、不乏内涵的名伶乐伎。但是,令人深为遗憾的是这份美丽并非都得到怜香惜玉般呵护与珍视,大多时候,这份美丽是遭奴役、被损毁的美丽。
晋祠侍女是宋代雕塑家专门为圣母奉献的职责、年龄和性格各不相同的侍儿。但这组突破神格一统天下局面、完全人格化的群雕绝非作者的凭空想像,而是取材于当时宫廷女子的生活生存实录。这些女孩子自打被黄门官抬进皇宫,命运就由不得自己掌管。她们没有单独的姓名,数千年封建皇宫里的女孩只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宫人。当然,皇宫内还要根据她们的地位和级别授个连她们自己也不一定能够搞得懂的封号。她们中间可能会有人“进升”嫔妃,极个别人一不留神或许还可成为母仪天下的后妃,可是大多数红颜女子绝没有这种造化和机遇。因此,她们的青春年华、她们的天生丽质、她们的怀藏技艺、她们的淑德涵养等等,都只能睹在一位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唯一的男人身上,这个男人也许是个残酷无情的暴徒恶魔,也许是个痼疾多年的病秧子,也许是个骄奢淫逸的虐待狂,也许是个令人望而生呕的癞哈蟆……无法是什么样的人,都不是她们考虑的事、或者考虑也没有用的事。无论多么痛心、多么不愿意都必须面对和别无选择。俗话说:宫廷深似海,谁知个中事?其实宫廷只不过罩了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旦面纱被剥开,你就会发现:这里既不神奇,也不浪漫,更不幸福。这里是红颜少女的青春祭坛,是年轻美丽的情感坟场,是花季衰败的无痕岁月。这里充满着极为惨烈的血光争斗,充满着淫秽变态的物欲追求,充满着悲怆泣然的心灵震荡。
她们或许走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她们渴望拥有物质财富、更渴望自由幸福、同时渴望爱情婚姻、渴望育儿承欢膝下。可但凡走进这深宅大院,先前的想法似乎变得非常遥远,非常陌生,恍若隔世之事。我们从侍女的脸上看得出来,她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失落和绝望神情。红墙绿瓦,琼楼玉宇,锦衣缎袍,山珍海味,丝竹管弦,所有普通人无法得到的奢侈,在她们看来一文不值,如果让她们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与人生的自由幸福中作选择,她们宁可选择后者。
因为她们没名没姓,因为就连雕塑家也不知她们是哪镇哪村哪家的女孩子,只能留下无名的形象这一千古难解之迷。文物专家们为方便研究就用非常生硬而又极为机械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予以编号,以代替她们的姓名。数十年间,她们只能冠以ABC和123。当然,我没有怪见专家技术处理方式的意思,我只是悲伤至今她们还没有“名份”。尽管,妇女解放这么多年了,晋祠圣母殿内的女孩子应当有个文雅而好听的名字了。在我为她们写传奇故事的时候,便试着为她们起了名字,尽管没能征得她们同意,但还是斗胆自作主张填补了这一空白。于是,在我的文字里有了多愁的英娘、凄美的秀娘、飞旋的舞娘、怀春的乳娘、无奈的贞娘、放飞的蝶娘……
英娘是位多愁善感的女孩,或许她心中有属于自己的所爱却被迫放弃,她内心悲苦却还得强作欢颜;秀娘是位典型的东方淑女,她面对的是淫邪浑浊的生存现实,她为了恪守自己的纯洁只能付出常人难于想像的代价;舞娘是位能歌善舞的乐伎,她心中很清楚自己充其量只能称为一件轻巧的玉器,一朵妖冶的玫瑰,一只供人玩赏的花瓶;乳娘顶多是个二八姑娘,她初来乍到,满脑幻想和好奇,她不懂得尔虞我诈、不懂得争宠夺爱,她甚至不懂得打扮自己,显然她连合身的衣服都没有;贞娘是个胆小怕事的女孩,她自尊心强、责任心强,她保管着皇朝大印,尽管小心谨慎但也不免出现失误,她受过惩罚,因为受责备最多者往往是做事最多者;蝶娘是个非常自信的女孩,她并不愿意同流合污,她甚至厌恶为攀援高枝而不择手段之人,她认为:众人皆醉我独醒未必就不能证明自己。
我非常钦佩北宋雕塑大师给后人创作出的这组精致绝仑的美女形象。在封建神权、宗族神威主宰一切的现实里,他们深入地探索特定环境下宫女们的喜怒哀乐、个性特征,有意识地渲染这些侍女,从而塑造了一批神态各异的生动形象。这不只是简单的艺术创作,包含着对女性足够的尊重和理解,对失去自由的女性足够的同情和悲悯,对一切奴役和损毁美丽的世道的极大的愤恨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