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异解之七十二
(2022-03-21 12:09:37)
标签:
杂谈文化 |
第七十二章
老子著《道德经》,洋洋五千言,我想其初心不是要写一部哲学著作,而是为了实现他的治世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他的治世思想就是他一直宣扬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争而莫能与之争”,但是,普天之下王侯将相乃至凡夫俗子又有谁能理解他呢?所以老子才会生出些许感叹,认为自己是“被褐怀玉”,形容自己曲高和寡。儒、墨、法等家为自己的治世之道来回奔走,起而行之,而老子则默默地骑青牛出关,而不知所终,岂不可叹?
这一章的文字比较直白、简朴,也易懂,道理看起来简单,但内涵却很丰富。
老子说,我说的道理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却没有人能理解它,也没有人能实行它。我的言论都是有目的和意图的,所做的事情也都是有根据的。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但怀里却揣着美玉。句中的“言有君,事有宗”,“君”的本意指主宰,“宗”的本意指宗旨,目的、意图,在这里“君”和“宗”是互文见义。“其唯无知也”是说大众对“我”不理解或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而不是说大众的无知。“则”本意是法则,在这里是效法的意思。“被褐怀玉”现在已经作为一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了,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相反的意思。
看看这段文字,想想当时情景,老子该有多无奈啊?他的治世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尤其是统治者们所理解,怀揣着美玉却无人赏识,他自己内心的不甘和对人民生计、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该有多沉重?但老子毕竟是一位洞见了万事万物发展大势的“超人”,他不会呼天呛地,不会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慨叹,因为他明晓“道”的非凡伟力不是一般人能左右的,所以,他只是把治世的方法留给人们,自己则不勉为其难,否则他自己就违背了“大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