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师
(2024-01-20 19:05:03)
标签:
历史情感生活 |
分类: 忆(凡人百态) |
我在轻工中学工作时,很多老师和职工给了我不少帮助,我至今难忘。我今天先来说说曾经在轻工中学和我们一起工作过的陆老师。陆老师虽然和我同事时间不长,但是她对我的帮助我一直心存感谢。后来陆老师离开学校回了703所,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当时以为领导会挽留她。虽然在我们轻工职工子弟中学人员频繁调动是很平常的事情,但为什么不能为了工作需要,有个例外呢?
陆老师原来是上海五十四(?)中学的老师,她在那里工作了十年。1970年代初随丈夫到安徽绩溪703所工作。上海后方轻工职工子弟中学开办后,她于1976年调到了轻工中学工作。我不是陆老师的学生,陆老师也不是我的带教老师,因为我们轻工中学的新教师都是没人带教的——尽管我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像我一样,都是从工厂工人转岗“半路出家”的非科班人员。有人私下里都戏称我们这部分人为“野路子”教师,我们自己也这样以为,毕竟我们没有学历和相当的学力。
陆老师来到了轻工中学以后,大家都很尊重她,我们几个遇到教学问题常常向她请教——因为她是当时正规路子教师中的初中老教师。至于像韩老师,赵教导等虽然也是受人尊敬的老教师,但以前都是印刷学校的专业教师,毕竟和初中教师有所不同的。
我是被海峰厂里的领导以“乔太守乱点鸳鸯”的方式,调来学校的,论学历和能力都与教师有很大的距离。但既然做了这项工作,自然想努力做好它。看到学校来了一个内行人,我就格外认真向陆老师请教。陆老师是个热心的大姐,我每每向她请教教学问题,她总是有求必应。这祥,她无形中成了我的“带教”老师。你想,当初我从师大培训学习回来,来到学校教书,什么实践经验都没有,一切必须从头学起。而领导交给我的只是一本教科书和一本新华字典。又由于我在师大学习时,为响应号召,被头头找去评论那本古典名著,连一个月实习的机会都错过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临到“上阵”,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看到我心急的样子,陆老师诚恳地对我说,“小朱,别担心,我和大家一起来帮你。凡事开头难,你只要投入了,认真做,就一定能做好,上课也一样。”她说帮就帮,随即就让我拿出教科书,指导我如何写教案。还在自个空课的时候,挤出时间认真听我的课,并提出很好的意见,帮助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陆老师是一个虚心的人,常常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那次,她给中(4)年级上语文课,又邀请我去听她的课。我听了她的课后,受到不少教益。觉得她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深入浅出,启发得当。美中不足的是陆老师在讲多重复句时,大概是偶然的疏忽,把一种关系说错了。要不要给她提出这个事情,我犹豫了好久。终于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想法,我也不管陆老师是否高兴,也不管她怎么看我,我还是跟陆老师说了这件事。谁想陆老师听了我的话,非但没有不开心,还诚恳地说我应该这样,并和我认真探讨了这个多重复句的几种关系。第二天她还在课堂上进行纠错,并向学生做了检讨,赢得学生的一片掌声。
陆老师身体不是最好,有好几种慢性病。每当冬春季节,她的慢性支气管炎就会经常发作,她感到很是难受。但她还是坚持工作,不去请病假。
陆老师平常也很活跃,喜欢热闹。闲暇时,她喜欢唱唱歌曲,弹弹钢琴。这时候只要有陆老师在,我们办公室就会气氛热烈。
也不知怎么回事,有一天,陆老师忽然对我说,她要回703所了。我问她原因,她只含糊其辞地说身体不好。但我以为这不是原因,她不便说,我也不好细问,但总觉得陆老师的调离是我们学校的损失。想起以前师大王老师要调到我们学校,似乎一切齐全,最后竟没有办成那件事,我又好像明白了什么。
陆老师回703所后,我曾经看过她几次,因为学校与703所门面相对,来往比较方便。到后来,我也回到了原单位工作,虽说同在一个县内,但由于那时山里交通和通讯都不甚方便,我与陆老师联系就渐渐少了。只知道1986年她也回到了上海。至于以后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有点遗憾。
我愿陆老师一切都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