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甲同学

(2023-04-04 20:33:44)
标签:

情感

杂谈

分类: 忆(凡人百态)

或许会一不小心牵涉到该同学的隐私,我只好隐去其名,权且叫他甲同学。和他好些年没有见面了,就是最近碰到他也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上午,我从沪地回到崇明,在海洪河边碰见了他。只见他如今头发花白,一眼就能望到他脸上的皱纹,微驼着背,手里扶着一根自制的钓鱼竿。要不是他正好回头,先开口叫我,我根本不知道他是谁。甲同学比我大三岁,六六届初中毕业。如果不是那年家乡开办试点高中,我们是根本不可能成为同班同学的。试点班招收有六六,六七,六八,六九四届毕业生,因此我们竟成了同窗好友。毕竟是故旧,没有拘束,一见面,他就和我交谈起来了。看起来甲同学还是那样善谈,只是言语里透出了不少岁月的经历;还是那样热情,只是眼睛里充满了许多生活的沧桑;还是那样诚恳,只是气度上缺少了某些往日的兴致;还是那样认真,只是交谈中留下了过去好多的痕迹。也难怪,虽然昔日已去,云消风过,但有些以往总是迟迟不肯退去的。我以为。

一交谈,情感很快就感染了。我脑海中对甲同学的印象,也回到了试点班的年月。

那时候,我们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就是班主任老师也只有三十来岁。我们班级师生兴致很高,除了学习,还有不少活动。我们大伙自行建立了好几个兴趣活动小组,什么哲学组,评论组,宣传组等等。甲同学他是一个有关教育的什么小组的组长——因为班上,学生和教师常常互动,提倡学生上讲台讲课。他们这个组,因为事关教育,可是最接近学生上讲台这个意义的。从这点上讲,自然第一个尝试上讲台的应该是他。实际上,他也是自告奋勇的。虽然甲同学的课,没有老师的上得精彩,也没有讲得十分津津有味,但还不算乏味,而且带了个学生上讲台的头。表率作用总是好的。当初,我很佩服和欣赏他的大胆。

诚然,甲同学在班级的事迹远远不止这一两件事。但一滴水可以见太阳,我就不再举例了。

甲同学毕业后,在农村干了一段时间的农活,后来去了一个农村的粮点工作。挺不错的,吃商品粮,拿三十多元的工资......

交谈着,说到了眼前,我问他怎么有闲情逸致来钓鱼。他顿时脸布愁云,叹起了苦经。他说,前年他待*退在家,每月拿个三四百元工资,入不敷出。妻子已从乡镇工厂退休,只有几十元的收入。两儿子,一今年成了家,刚到上海开出租车。另一个没有正式工作,尚未成家,在外做做临时工。全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苦笑着对我说:“哪里是闲情逸致?我是在逃避生活。这两年我內退在家,只好靠在树林里做小工贴补生活。最近身体欠佳,我在家歇了二三天,惹得妻子左右埋怨。唉!贫贱夫妻百事哀,我也不怪她。但耳根不清净,我只好逃了出来。”听了他的话,我很同情他。但无能为力。

交谈到后来,我看到甲同学总有些心神不宁的样子。我不知何故。

这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碰见过他。前些日子,和我同村王同学对我说,甲同学如今的情形很不妙。我问怎么回事,他告诉我,甲同学好多年前,由于和邻里纠纷,他感到劝架的处事不公,偏袒了对方,因而受到了刺激,精神有些分裂,又有一些其他因素扰身,现在更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两病一起,有些疯了,整天待在家里,什么事也干不了,也不能干,他的老伴对他惟有照顾和叹息。可怜啊!

我听了,也不是滋味,你看,过去好端端一个人,如今竟变成这样,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有些事是谁也无法预料的啊!

我只有祈祷,已经晚年了,但愿甲同学能在他家人很好的照顾中逐步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黄昏来了
后一篇:小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