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只为个人总结,也是相关人员必须认识到的,并且加以重视的。
一、发现中长周期次序:其作用有四点,第一,做为操作长周期内部大级别波动的最重要时间依据。第二,根据与长周期结点的相互作用,结合中短周期,最后确定长周期结点的实际落点。第三,也有利于在特定时间,辅助解决中周期结点超越和漂移的可能性问题。第四,中长周期与长周期的相互作用,是长周期变异的最主要原因。
二、引入空间超越平衡点(以后简称空超点)和时间超越平衡点(简称时超点)的概念。
这也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发现,在较强趋势中,附近没有大周期时间结点时,中周期时超点,是唯一具有操作价值的时间点。并且因此概念的提出,基本解决了趋势中的向后漂移问题。并同时解决了向前漂移和L型变异的区别。即强上涨趋势中提前的下跌与强下跌趋势中提前的上涨,一定是变异而不是漂移。
空间超越平衡点,在解决震荡市场的高低点的时空共振问题,各种级别的高低点确认问题,及趋势中,调整的极限目标问题方面,作用十分强大。
时空超越平衡点的发现,解决了很多以前无法解决的问题,并纠正了以往的错误做法。
三、部分发现了其它市场时间次序对A股次序结构的影响。特别是时间结点密集处,可能会给A股带来的复杂的波动结构。11年11月3日到11月18日这其间的不规则波动,及A股在11月29日与外盘分道扬镳的走势,是这一发现的原动力,也是这一点的最佳证明。
四、改进后的系统,弱化了在强趋势中,小级别时间点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对趋势的跟随,并最大程度地减少逆市操作。但仍保留了最有可能精确逃顶抄底的时空位置的操作。做到了精确逃顶抄底与跟随趋势的完美结合。这样变异和漂移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被极大地降低了。有些结点似乎注定会漂移,有些周期,第一天就知道极可能是个变异周期。这对行情的判断太重要了。
五、形成固化的操作策略后,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执行难的问题,可以说,什么时候需要买,什么时候需要卖,就象课程表一样规定好了,只需要简单地分析一下时间和空间,一查表就知道该不该操作了。
六、提出一个重要假设:只有不符合大盘的个股,没有不符合次序的个股。这个假设,还没有找到足够的反面证据。所以以次序为基础,结合牛在飞的选股方法,一种新的,最省力而又可能使收益最大化的短线操作策略,可能即将出现。目前在以前的走势中验证,效果良好。
以上六点,将从根本上杜绝了在操作上犯原则性错误的可能。希望时间平衡的学习者一定认真体会和理解以上六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