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一:叫好听的,可以借用百年的名词:一线定乾坤。不好听的:傻瓜式策略
只是上线就买,下线就卖,杜绝侥幸和贪念,都可以挤身于股市中赢利的百分之十之内。
策略二:时空平衡中线操作策略:
时空平衡系统,是一套对时间和空间进行预测,确认和纠错的相对完整的系统,他的作用是按系统的指示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下面给出一套最简单的,成功率最高的长周期(特别说明长周期不等于平时人们所说的长期,而是按次序的长周期)操作策略。
一、选股:当大盘将要到达长周期结点时,就要提前很多天选股了,选定一批后,再通过观察后面走势,确定操作的几支,选股主要从基本面着手,第一符合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二是资源类,三是最好是有独特优势,四是盘子适中,不能太大。业绩不能太差,复合增长率较稳定,连续三年平均能达百分之三十最好。绝对价要低,至少十元以下。五,从技术上看,要随大盘同处低位,当然不是越低越好,太低的可能是个股有很大的毛病,只要跌幅超过大盘就好,股性一直较活越,涨跌方向与大盘背离不多。如果能有好的数据源,最理想的是在下跌过程中,有机构或特大户不断增仓的。这样一批选出来后,再从中找出底部特征明显,比如缩量明显,大盘长阴,它的跌幅已经很小的,或有提前大盘开始启动的等等,一般最后确定操作的股票不要超过五支。如果不愿意选或选不好,干脆做指数基金,特别是有杠杆的指基。
二,建仓:根据短中长三个周期的相互关系,确定具体的抄底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有几种可能,但除去处在高点的,不会太多(正常情况下,实际要动手的中周期低点不超过三个,每个中周期低点,不超过两个短周期低点,好的时候会一次成功。就是抄底了,按次序操作,赔钱的可能也极小)。左侧抄底的仓位为三分之一。第二个三分之一仓位分为两种情况:一旦所持个股及大盘双双很快上穿平衡点,并且离下个时间结点还有较长的时间,比如四到五个交易日,则再入三分之一。二是第一个短周期上涨没能上穿平衡点开始回调,此时高点应当抛出,若回调没有出新低,则再次抄底的仓位为三分之二,若创了新低仍然是三分之一,等同于第一个三分之一。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冲上平衡点后,第一个回调没破平衡点,或者没有回调,直接冲上上面的超越平衡点后,加满仓。至此建仓完成。以上为理想状态下的建仓,但因长周期结点漂移会有时会较大,所以抄底时,要先用短线操作的方法,在长周期结点附近的中短周期低点处买入,当后面上涨后,第一个中周期回调不破平衡点或超越平衡点后,才算是抄长周期底成功。线下抄底的目的,不为赚到多少钱,只要赚到的可以弥补操作错误时的亏损即可。所以,要抄到大底有可能要进行几次操作,才能抄到大底,并将你的股票“护送”到主升阶段。低部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上涨初期,是多空力量转换时期,虽然多方力量渐强,但还不是形成绝对优势之时,所以波动比较规则,此时的操作可以先短线后中线。即多方绝对优势确立,进入三浪主升之前,回调往往较深,是有回避价值的。直到行情可以贴住上方空间超越平衡点运行,才算开始主升。可参考998及1624点时底部情况。
所有买入形为,都必须事先设定止损位,跌破了,除了个股极强,这个唯一的理由外,必须无条件卖出。止损的设定,与短周期操作没有什么大区别,可参看。当然,错误止损也是可能发生的,情况明确后,可以纠错再买回,这个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受到点小小的损失。这点损失与可能赚到的和可能回避掉的风险,算不了什么。当然,止损位的设定一定要合理,必须会计算精确的阻力和支撑。
三、持仓:建仓完毕就是简单地持有,只要回调不破平衡点,不到下一个长周期结点,就是两个字,持有(可做高抛低吸的地方,只有在中长周期结点附近的中周期超越平衡点处,才可以高抛,并且在下个短周期低点处买回,这样操作,530那样的下跌,可以十分精确高抛低吸。其实998到6124之间的三次大调,用此法都可以完全精确回避,并且中间的上涨,也可以无一漏网地被抓到。在对大盘进行高抛低吸的同时,也是一个换股操作的过程,注意板块轮动,二八转换的的节奏,可以说每一次调整后,新的上涨都会有新的特点,除非你骑上了长级大黑马,否则可以用一部分仓位去抓个股的强力拉升段。反过来在下跌过程中抢反弹,6124到1664点之间的所有大反弹,不会漏掉一个,并且同样做到精确高抛,至于去年四月到今年十月这个长下跌周期中间的所有上涨,也当然不会放掉一个)。若破了平衡点(当平衡点与超越平衡点接近时,以超越平衡点为准),只要不是短周期结束的时间,一定清仓,什么时候返上来什么时侯买回。长周期操作最难受的是看到大盘涨,个股不涨,看到涨停一大片,自己的股没动静。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不要心急,因为板块轮动,涨跌有先后。还有就是面对短周期的波动,老想高抛低吸,这样就容易出错,有时抛的不好,抛后还涨,不能及时追高补回,造成踏空,没能低吸回来,有时吸的不好,吸完还跌,止损后开涨没能及时买回。这样长线做成短线,持仓成本反而提高了,造成心态和操作上都出现了问题,原来的计划和原则完全被抛到脑后,开始胡来。持仓过程中,可以换股,但仓位不能动。换股的原则是按对板块轮动的规律低买高卖,而不是追涨杀跌,这与短线操作完全不同。
四、卖出:长周期结点处,必须卖出,这可与建仓正好反过来做,只不过是分成各百分之五十,分两批卖出,一批高抛,一批跌破平衡点后清光。这里的跌破平衡点,以个股为先,即个股先破,可以不等大盘,大盘跌破,个股不破仍可持有。此处卖出,6124,5522,3361,3181点,我们可以做到多么精确地逃顶,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当然,卖出有时和买入一样,不是象上述几个点位那样一次成功,有时卖错了还要及时买回来,以防止穿越情况的发生。
五、空仓:不到大级别的空间支撑位或不到中长周期结点处,绝不左侧抄底。不超过空间平衡点,也绝不右侧买入。途中意外超过空间平衡点,要看是在中短周期开始时,还是马上结束时,前者可买后者不可买。如果想在下跌中也赚到零花钱,则最多三分之一仓位,唯一可稍重仓位抢反弹的情况是中长周期结点附近的中周期超越平衡点处,原则上平衡线之下,只操作上升中周期内的上涨短周期,放弃下跌中周期内的上升短周期。并且一定要接近空间平衡点处全部高抛卖出,出现与时间结点共振时,更不要犹豫,如果空间到了,时间没到,也要高抛卖出,如果上涨时间仍然较长,等超过平衡点时,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买入。这点如前所述。
六、变异长周期的策略:当长周期下跌后的第一次上穿空平衡点后,经过一个短周期的回调仍不破平衡点,可考虑长周期可能变异,下跌长周期变异的确认是经过若干个中周期的运行后,出现了高于上个长周期结点的最高点的新高。或经过使用中周期的计算,下个长周期结点不可能成为原来预测的,成为至上个长周期结点之后的最低点时。上涨长周期的变异与此同理。有可能变异后买入的,与长周期结点买入后的持有情况等同,直到下个长周期结点到达,或在某个中短周期初期即跌破平衡点时卖出。长周期变异往往和中长周期次序有密切关系。
对于超长的长周期,比如去年四月到今年十月这个周期和明年一月到年底的这个周期,只要不是极强的拉升或下跌,在长周期内部的中长周期,是很有操作价值的,所以可以利用中长周期次序,进行部分左侧卖出和抄底,并按长周期策略操作。这几年来的重要高低点中,本人从预测和操作上,只有两个时间点把握的不好,一个是3478点,另一个是3186点,但发现中长期次序后,以后再出现这两个点时的情况,我们也可以做到和其它重要高低点一样。
七、震荡市场的处理:出现这种震荡,按以上操作,可能会出现不断止损的情况,好在纵观A股二十多年的历史,以平衡点为中轴进行震荡的情况还没有过,将来万一出现,发现这种苗头时,即连续二次来回穿越平衡点后,可用横向震荡箱体的上下轨(或者相应级别的超越平衡线),取代平衡点的作用,即向上穿买入,向下越卖出,想在箱体内操作的,可根据箱体的大小,分别以短或中周期时间为主,空间上,用三十分或六十分钟平衡点取代常用平衡点,当结点与上轨共振卖出,与下轨共振时买入。当然如果在平衡线之上或线之下震荡,我们不为所动,该满仓的时候满,该空仓的时候空,不操那份闲心。
坚持的原则:
第一条:只要不能确定是下跌短周期马上结束,跌破平衡点,必须清仓。只要不能确定上涨短周期马上结束,上穿平衡点绝不空仓。只要指数在平衡线之上运行,也绝不清空(长周期和中长周期高结点与大级别阻力位共振时除外)。利用中短周期的高抛低吸,最好不超过半仓。
第二:平衡点之上,短周期高点只考虑是不是要卖,不确认周期穿越绝不买入,短周期低点,只要没破平衡点必须买入,除非你没钱了。
第三:平衡点之下,短周期高点,必须卖出,除非你没货了,短周期低点只考虑是不是要买入,不确认周期穿越绝不卖出(当然,前面的坚持好了,也不会出现还有货可卖的情况,说这话只是为了和前面一条相对应)。
以上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比较难,要真正做到,首先要通过以前的精准预测坚定对次序和平衡点的神奇作用给与最大的信任,不因少有的几次失误而丧失信心。其次是一定要克服最大的敌人,那就是内心的贪婪与恐惧,具体说就是赚到手的一点不想还回去,没赚到的,每个小波动都不想放过,恨不得一天成为大富翁。再有就是自己的钱一分也不想赔,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利益,一点的风险也不想冒,直到涨的老高了,不买实在受不了了,才被迫入场。在上涨中,该卖的时候,就是怕踏空,只到跌得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挥刀自宫。这样的结果就是想赚的快的反而赚得最慢,甚至赔钱,怕赔钱的,反而赔得最多。
可以说,如果能坚决做到以上几点,将来你一定可以成为最大的赢家。只要你做到了,想赔钱,无处可赔。想不赚,难比登天。
今天这篇制定了一个完整的长周期操作策略,是为股票之中期保赚篇,目的是追求长期操作风险最小化,收益相对最大化。下篇股票之短线激进篇,是为追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最大程度地控制风险,主要为短线选股水平,自控能力较高者制定,目标是追求赚到日线级别的每一波上涨,回避每一波下跌。第三篇为期货篇。以期指为例,要比这个简单得多了。以后本人写博时,将按以上模式,同时给出三种策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