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用短周期结构及相关市场的走势判断中周期的性质

(2010-07-17 14:57:25)
标签:

股票

    应用短周期结构及相关市场的走势判断中周期的性质

 

    这是近期沪指日线图,A点为6月17日,为本人计算的中周期高点,计算的17日以后这个中周期结束时间为7月14日,即C点标示的时间。正常的走势应为绿线指示的于C处见低点。那样后面走出至少一个月的上涨,是极大概率事件。可现在只从图上看,后面的走势就变得复杂起来,有三种可能需要甄别。
    第一种,17日以后这个周期为规则变异周期,变异点是B点,只从本图上看,这是概率最大的一种走势,下跌将持继到8月12日前后。
    第二种,向前漂移,即本应7月14日到达的低点,向前漂移了一个短周期,那么C到D点的下跌必是缓跌,并且19日以后的上涨,将至少创出2500新高,最低达到2600一线。15日中午说“或见中长期右侧买点”主要是从此点考虑,但下午下跌已经显示出力度,以上判断的可靠性就大为降低了。
    第三种,向后漂移,即本应7月14日到达的低点向后漂移了半个短周期,于19日或以之后二三天内到达。这样需要后面几天出现暴跌,创出或接近2319新低。
   那么根据现在走势所提供的信息,还无法确定到底是变异还是漂移,如果没有15日下午的强力下杀,第二种可能基本就可以肯定了,不过现在,完全要看19日以后这个短周期的走法,这个短周期如果向下变异,或者即使上涨,但结束时间提前,并且高度不超过2501,都可以判定将走第一种走势。如果没创新低,并且创出新高,就将走第二种走势,创出新低,但其后上涨力度很大,即为第三种走势。
    区别以上几种可能,还可借助外盘(特别是美股)、美元和商品(特别是有色金属)的走势进行辅助判断。因为A股在次序结构上与外盘和商品多为同向而和美元异向,只是变异和漂移的情况不同而已。
    美股:怎么看都更象是个变异周期,6月21日(与A股的17日差了两个交易日)和7月13日(与计算差一天与A股也差一天)都是高点,其间走个V型,并且16日也显示出很强的下跌力度。所以从美股判断,A股走第一种可能更大。
    美元:7月1日美元跌破85元,本人判断下跌确认后,一路下跌到现在,不过下周美元将在空间上遇到大级别平衡点的支撑,并且从时间上也将进入上涨中周期,从反向规律来看,股票市场下个周期也应是下跌的。
    有色金属:有色金属上个中周期的起点为6月7日(实际计算时间为6月9日,差两天),结束时间为7月8日,与计算的时间完全吻合,铜在这个周期中表现很弱,锌强一些,走势更标准一些。这个周期完全是个上涨周期,所以下个周期当为跌。
    所以从以上三个品种的辅助判断来说,A股都将走第一种走势。即从7月12日后运行下跌中周期。除非19日后能出现第二或第三种情况中给出的确认条件,形势才可能有转机。

    后果:以上得出的结论,后面这个中周期下跌的可能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其后果是严重的,即本人原来预测的至少十八个月的下跌长周期被提前确认。确认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本人以前一直说的,七月份是后市转牛的最后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将被丧失。以后所有的操作,可能都只是抢反弹,只是反弹的级别不同而已。最为可能的下跌方式为震荡式下跌,或温水煮青蛙式的缓跌走势,就象2245以后那样,结束时间为明年十月份,空间极限点位1260点。

   短期分析:15日中午说“或见中长期右侧买点”,并指出19日前后可抄底都是建立在19日之前没有强力下跌的前提之下的,这个前提已经不存在,结论当然也就变得不确定。前面加个“或”字,完全是基于以上考虑。上周四指出理想的抄底时空点是19日到达2390点,但这个空间点上周五提前一天到达,这说明下跌的速度还是有些过快,虽然这个空间点位十分精确起到支撑作用,并引发反弹,但上涨K线基本没有进入前一天的阴线实体之内,也没有超过30分钟空间平衡点,所以不能确认为上涨开始。本人周四指出周五暂不抄底,至少等到19日观察一下再说,也是出于以上的分析,只是没有将理由都说出来。
    短期策略:鉴于19日以后这个短周期有较多变数,并且周五处盘大跌,所以周一低开是肯定的,但低开多少,能否低开高走及高走的力度,特别是关注2390点的得失,显得很重要,所以个人感觉,这次不象前几次那样,追求抄在最低点(当然,如果时间空间很配合,我感知得到,会临时发贴给出来,象上次的7月2日一样),而是出现第一根阳线之后,甚至走出底部的K线组合后再做定夺,那样更为稳妥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