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周期预测总结

(2010-07-01 19:02:36)
标签:

股票

    昨天对长周期预测进行了总结,有的人反映看不懂,其实不可能是真看不懂,很大的原因是根本就没想看懂。如果能对对照大盘K线图,一句一句地对照我给出的时间和点位,只要不是阅读理解不及格的,都会懂。如果发现我的逻辑哪里有问题,或是什么地方交待不清,也没见一个人提问过,好的文章读一篇胜百篇。如果你认为值得下功夫研究,就彻底研究明白了,如果你认为无需如此,那就是看热闹的,懂与不懂也就无所谓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重视别人的意见,周末如果有时间,将写一篇,专门为了让人看懂我的贴子。下面言归正卷。

    中周期总结从春节前开始的那个周期开始。

    按当时的预测,始于1月20日的下跌,其中周期应当结束于2月17日(因为处在春节假期,所以实际当为节前或节后其中的一天),但是这个终点向前漂移了一个短周期,在2月3日就进入了下一个上涨周期。这是当时没有料到的。其后的中周期按计算,当结束于3月12日(实际结束于其后的一个交易日15日)。1月24本人在“暴风雨在后面--中长期分析”一文说:中周期进入规则周期的运行方式为,本波跌到2月17日前后,然后反弹到3月12日前后,再跌至4月16日前后,见大级别底部,开始真正大牛市,性质为某三浪主升,持续时间为一年半。显然这段预测粗看起来是完全错的。原因在于2月3日到3月15日这个中周期是个变异周期,这两个时间点全是波段低点。这样就改变了后面的运行次序。将预计中的3月12日到4月16日这个周期变为上涨周期,这样原话后半段就得相应地改为:再涨至4月16日前后,见大级别顶部,开始大熊市,持续时间为一年半。所以才有了3月19日的《下周太关键》一文。文提到了这一周之所以关键是这一周的走势将决定以后一年多时间的走势。因为之后的一周如果上涨,就是短周期变异,这就会引发中周期也变异,结果是将4月16日那个时间点变异为高点(事实上3月29日确认了中周期已经变异)。这样原来预测的一年半上涨时间,就将变为下跌时间。关于这一点,昨天的文章也进行了总结。4月15日中午还发贴提示高抛。这个中周期的起点和终点都十分精确。昨天的总结中有一篇贴子《叶荣添的预言》应当被提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778ea0100gng1.html在鼎砥博客中没有找到。新浪博中还有留存。文章提到叶预测三四月份后将远离股市,与本人当时的预测是相反的,但我也特别提到,其实我们的预测是一至的,即四月份是个大级别拐点,当时是高点就是熊市的开始,是低点就是又一轮牛市的起点。4月16日之前这个中周期,从预测错误,到纠错,之前的贴子很详尽。

    4月18日给出下个中周期的划分:中周期:4月15日至5月12日,预测方向向下。这个中周期终点向后漂移一个短周期,实际结束时间为21日。5月20日本人指出21日跌破2500即可抄底,如果接此操作,几乎是抄完底就开始大涨两天。只不过因为象前几天说的,“大盘是弱在骨子里”,反弹没能持续,高底没有达到最低要求。不过如果按本人给出的跌破2600点止赢,还是会有所赢利的。
    5月13给出,下个中周期为上涨,结束时间为6月15日。6月19日本人这样分析:上个中周期极为弱势(相比外盘更是极弱),是指低点时间向后漂移一个短周期,并且虽然是ABC结构的上涨,但是C竟然比B还短,并且最高点所达到的位置,基本上是最弱情况下所能达到的位置。所以从时间到空间都能得出极为弱势的结论。本人17日是清仓而不是减仓。6月26日图示,从表面上看,5月21日至6月17日这个周期,看似变异周期,但本人经过综合分析,认定是极弱的上涨周期,这样就象图中的文字所说的:“后市当跌,而且是暴跌的可能性较大”。并且分析后还指出:综上分析,本人的结论是短期明确看空,再破2500可确认。这其间,虽然21日大涨,但本人特意发贴“还没到担心踏空的时候”。对以上这个中周期性质的判断和确认,是有难度的,所以本人非常得意。

 

     关于当前的走势,前文中已经分析的很详尽,即便明后天开始反弹,时间上最迟8日(很可能到不了8日)见高点,即下周四之前,空间上只是对平台破位后的反抽,性质上属下跌中周期内的上涨短周期,并且不排除被穿越的可能,所以比较安全的做法是确认上涨开始后再买入,把最低点让给别人。最低要求是明天收阳,并且收盘至少在这两天的最高点之上。最理想是补完前天的跳空缺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可以买股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