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次序无敌
次序无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1,903
  • 关注人气:7,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周期预测总结及近期分析

(2010-06-30 16:12:23)
标签:

股票

分类: 阶段总结

    至本人宣布系统构建完成以来(去年十一之后),已经半年多过去了,现对这段时间的分析预测给与总结。

    一、关于长周期:

    第一次:我的系统基本构建完成,是在09年10月28日《求求大盘创新低吧》一文中给出的,这也是第一次对长周期进行预测,当时的观点是如果大盘在近两个月不创2639点的新低,就会在11月份成为高点,其后将进入漫长的下跌(此篇中因为不小心有个计算错误,后面已经更正)。事实是11月24日达到3361点后,大盘一路下跌。

    第二次:09年12月5日贴《写给中长线投资者》中,从时间到空间,运用各种技术验证马上出现中长线的高点,中长线投资者理应高抛。事实上发贴后的第二天,出现次高点3334点。些后大盘一直跌到春节前。

    第三次:12月19日《拭抄到底-迎接超级大牛市》中指出:按正常次序,时间为10年4月份前后,空间平衡点有两个可能,一是月级别平衡点2800点一线,二是季线级别平衡点2460点。如果今后一两个月是暴跌,象八月份那样的速度,跌破2460,大盘会到达年线平衡点2100点。

    只要不是严重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度爆发,2000点是大盘所能达到的极限位置。而危机很严重的标志是破2000点,只要破位,底在1300点,股市只要还存在,1300点就破不了。

    这个预测,在时间上可以说是一次失败的预测,原因是2月3日成为了长周期的变异点。将文中预测的4月份(准确时间是4月16日变异为高点)。这次变异,因其后的上涨速度极缓,让人感觉随时会跌下来,所以确认的比较晚。直到3月10日《长周期次序中》,仍然感觉会完成反弹,向下跌到4月16日。直到3月17日在《此时大涨,长期前景不妙--纠错》中说:“长期,若中周期按上述方式运行,将使原预计的4月前后的大底成为大顶。原预测的大牛可能变大熊”。3月19日《在下周太关键》一文中,发现中周期有可能向上变异,指出:“23日(指3月23日)以后这个短周期,本应属下跌周期,若被变异为上涨,则下个中周期将很可能成为上涨周期,这样将使4月中旬成为高点,那里极可能成为很大级别的顶点。......在中国股市的周期循环中,下个长周期是极为特殊的一个长周期......持续时间正常将为一年半左右”。后面在4月5日“节后走势分析”中指出:“本人所希望的四月中旬见低点的走势没有出现,按正常的长周期次序,再现大牛市的可能正在减小,陷入大熊市的可能正在快速增大。”。直到4月15日中午发贴提示高抛。完成了对4月15日这个大级别顶部的预测。并且在其后的18日,19日及24日贴子中,连续对后市前景不妙加以说明和确认,特别是4月24日《给个理由》中,列举了所有的技术分析证据,找不到一点做多的理由了。本来之前已经预测大盘将进入单边上涨或下跌趋势中,并且明确说下跌的可能性更大,将不适合波段操作,我还是根据短周期次序抄了两次底。这是后话,明天总结中短周期预测时再说。

    以上引用的贴子,可在鼎砥或新浪博客中寻找,地址分别为: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338472682_0_1.html

http://bbs.dingdi.com/my.php?item=threads&srchfid=4

 

    下面说说后面的走势,经过21日中午“还没到担心踏空时”的修正,指出23日至30日为下跌短周期,现在看是完全正确的,所以从明天开始进入反弹时间窗,不过因为对前期三角型破位十分坚决,加之下跌速度过快,很可能即使有反弹也只是个反抽而已。还是待形成小级别的底部结构,并且至少上穿30分钟平衡后,才可买入。前天的贴子,本人说了一句“感觉大盘是弱在骨子里”,昨天得以验证,那么经过昨天的大跌,今天全天没有一波有力度过反弹,连低开的缺口都没补上一点,基本上开盘价就是最高价,还是弱得可以,所以今天走势极象是下跌中继,后面很可能还有新低。并且本人早就说过,破了2465之后,将不再进行短周期的左侧抄底。除非七月中旬创出新低,本人才会进行见底之前的倒数第二次左侧买入。愿意左侧的,选股能力强的,明后天跌到2455附近,可以适量仓位买入,但如果赢利了,要快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势趋于完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