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于经旨观象议勃—《郁证发微六十论》序

(2022-03-17 07:14:40)
标签:

郁证发微六十论

序言

教育

健康

分类: 医文随笔

                 法于经旨 观象议病——《郁证发微六十论》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2022-03-09 

                                                  法于经旨观象议勃—《郁证发微六十论》序

蒋健是中医学家、临床家、教育家,对人生之郁、郁证,做了有思想的学术研究,拓宽、扩充了病因学与发病学的范畴,创建了郁证脾胃病学。

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承担过国务院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学位建设工作,前后三届十二年,深切感受到自身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之创新能力不足,近十多年的中医教育仍重于知识积累,缺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原发创新性,今阅读蒋健《郁证发微六十论》,倍感亲切。该书确系临床实用新论,丰富了临床基础学说,乃中医学理论创新佳作,必将造福桑梓而嘉惠医林。

中医药学是全面系统传承的学科,发展与时俱进。华夏文明善于吸纳东西方古今一切文化精华与科技成就,具有强韧的生命力。无论是国泰民安的汉唐盛世,抑或经济凋敝、战乱瘟疫流行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医家始终立于前沿,敢于担当,救民于水火。

业医者应秉持“精勤不倦,博极医源”的精神。医源即医学启源,源头是中原黄河文化,积考东周《太史天元册》载有:“五运终天,布散真灵。”真者冲和之气,为脏腑、经络、营卫诸气之总名,后称元气,出入升降,维护生命健康;灵者心神之气,为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哲思的神气、勇气、胆识、风骨等体现人性的生灵智慧。“五运终天”,其上者丙丁火,下者壬癸水,东者甲乙木,西者庚辛金,居于中央者戊己土。戊己土主中央辅四旁,怡情志,顾润燥,纳化常。五志喜怒思悲恐,中央土运主“思”。思与郁、郁证的关系至为重要。土为水火阴阳之过渡,又是木金东西之过渡,恰合三五生成之规律。思者有思想、思考、思虑、思绪、思念等思的表达;尚有哲思、情思、反思等怎样思的观念方法。冯友兰的人生哲学讲,要“先思想思想”,指出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然后“对人生做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确是对待郁、郁证与六郁的哲学。医学是人学,儒家仁学是社会生活的主流意识,重人伦礼归于仁,礼之用和为贵,创建和睦相处、情思顺畅、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道学重自然,倡导无朴纯素。儒道互补,天道自然一体,让自然成为自然,前者是稼禾草木生长化收藏的自然,后者是社会人际关系的自然。

郁乃人生大忌,尤其隐郁,暗耗气血而伤神,情思不遂日久,内外病因多元散发,患者背负苦难心结,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而神机化灭,出现多类多维的精神障碍。另人生禀气清、静、明,社会价值观的异化,纵财、纵权、纵势,禀气杂而不纯,确是多种疾病隐性致郁的原因,而郁证首犯于脾胃纳化失常、情志不遂。

我之前作为老年医学的医生,每次在查房结束前,都会问患者:“有什么需要我帮您做的事吗?”有一些患者提出约谈要求,而答应约谈对患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抚慰,认真聆听患者倾诉多年积压于胸中的委屈、坎坷、挫折和痛苦,这些确是致郁的隐性病因。

《郁证发微六十论》这一撰著,法于经旨,上溯《黄帝内经》、仲景学说,以郁、郁证、病郁为主,以观象议病理法方药为内涵,其“郁证形态论”与“隐性郁证论”展示象、易、气、神的关联性,整体观范畴与分析还原的辩证统一。“隐性郁证论”提出,“披衣郁证”又分为普衣、花衣、怪衣以观生灵之象,通过发病原因、情志表征、体质禀赋和人格特质、精神障碍类疾病的认识、四诊及诊断性治疗进行鉴别。其发病机制重视与遗传禀赋、人格及患者的心理防御、认知能力及述情障碍相关。隐性郁证是当今最为常见且易漏诊、误诊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西医学多注重躯体症状的处理而忽视心理精神障碍作为疾病“罪魁祸首”的作用。中医只有认识到隐性郁证的诊疗特点,才能真正发挥“以人为本”的医学理念,积极探索防治方案,谋求理法方药的新知,以共识的疗效为终极目标。本书重视东学西学兼容、中医西医汇通互补。其各论部分广泛涉及郁证脾胃病、心病、肝病、肾病、脑病、杂病、妇科病以及不孕不育症。书中还设有郁证漫论,对于若干疑难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做认真分析,给予有关治则、治法、方药的建议,贵在古法新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本书着力于创新说、示规矩、提高疗效,为中医学科进步起到助力作用。

中医药学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属性,符合数字化、新世纪、高概念特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明,包括天人合一宇宙观,生生不息的民族特质,和而不同的终极理想,厚德载物包容开放的精神,都是一种存在、一种运动,它不仅是过去的,而且是承接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流程,我们必须竭蹶尽责地继承。草拟《传承》诗一首,送给蒋健学术团队的年轻学人:

晚云余霞心气定,清游自带竹林风。静读不虚兰室净,自然澹养纯素情。

国医国药知国是,天和人和儒道行。吾老吾己自知老,致远后薪谱新章。

    蒋健撰著《郁证发微六十论》即将付梓,邀我作序是对我的信任与勉励。我相信本书创新郁证学说,若得以深化研究,将造就新学派。谨志数语,乐观厥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