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旭:三月荠菜赛灵丹

标签:
荠菜平肝明目中药功效 |
分类: 方药园地 |
荠菜,又名护生草、净肠草、地米菜、清明草。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花或全草。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全国均有分布;江苏、安徽及上海郊区有栽培。《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尔雅》云:“荠味甘,人取其汁作菹及羹亦佳”。《本草纲目》云:“荠有大小数种,小荠叶花茎扁,味美,其最小者,名沙荠也。大荠科叶甚大,而味不及;其茎硬有毛者,名菥蓂,味不甚佳”。古代文人对此大加赞美,苏东坡写信给友人食荠菜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还称之为“天然之珍”;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词云:“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荠菜为1-2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主根瘦长,白色,直下,分枝。茎直立,分枝。根生叶丛生,羽状深裂,稀全缘,上部裂片三角形;茎生叶长圆形或线状披针形,顶部几成线形,基部成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或近于全缘,叶两面生有单一或分枝的细柔毛,边缘疏生白色长睫毛。花多数,顶生成腋生成总状花序;萼4片,绿色,开展,卵形,基部平截,具白色边缘;花瓣倒卵形,有爪,4片,白色,十字形开放,径约2.5毫米;雄蕊6,4强,基部有绿色腺体;雌蕊1,子房三角状卵形,花柱极短。短角果呈倒三角形,无毛,扁平,先端微凹,具残存的花柱。种子约20-25粒,成2行排列,细小,倒卵形。花郭期4-6月。3-5月采收,洗净,晒干。以干燥、茎近绿色、无杂草者为佳。
现代研究:全草含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丙酮酸、对氨基苯磺酸及延胡索酸等有机酸,11种氨基酸、7种糖分,还含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B6、C,胆碱、乙酰胆碱、皂苷、芸香苷、橙皮苷、黄酮类,以及铁、钾、钙、磷等多种无机盐。药理证实有兴奋子宫、气管与小肠平滑肌,缩短出血时间,扩张冠状动脉、降压、利尿,退热、抗应激性溃疡等作用。
荠菜出自《千金要方·食治》:“杀诸毒。根,主目涩痛”。《名医别录》云:“主利肝气,和中”。《药性论》云:“烧灰(服),能治赤白痢”。《本草纲目》云:“明目,益胃”。《日用本草》云:“凉肝明目”。《现代实用中药》云:“止血。治肺出血,子宫出血,流产出血,月经过多,头痛、目痛或视网膜出血”。《陆川本草》云:“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南宁市药物志》云:“治乳糜尿”。性味甘,平。功能清热止血,平肝明目。主治赤白痢疾,肾炎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眼底出血,高血压病。用法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鲜品60-12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汁点眼。
简易治法
1. 久泄不止:荠菜60克,大枣10枚,水煎食枣饮汤。
2. 赤白痢疾:荠菜或花、马齿苋各30克,粳米100克,熬粥食用。
3. 月经过多:荠菜60克,仙鹤草30克,山茶花10克,水煎服。
4. 肾炎血尿:荠菜花、白茅根、玉米须各30克,水煎服。
5. 治乳糜尿:鲜荠菜120克,粳米100克,熬粥食用,日1~2次,连服1~3个月。
6. 各种出血:荠菜100克,藕节60克,水煎服。
7. 高血压病:荠菜30克,罗布麻6克,泡水代茶饮。
8. 目赤生翳:荠菜60克,水煎先熏后洗。
9. 防治麻疹:鲜荠菜30克,白茅根120克,水煎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