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6年是山地户外运动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后的开局之年,随着这项运动不断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和具体,为此,《山野》将陆续刊登关于户外运动理论方面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http://www.alpinist.cn/UploadFiles/20061222113833166.jpg
“山地户外运动”应该是与“户外运动”同时发展起来的,尽管当时人们没有明确地提出“户外运动”或者“山地户外运动”的概念。
真正的山地户外运动应该从1989年算起,那个被称为“探险越野赛”(Adventure
race,简称AR赛)鼻祖的莱德加洛伊斯赛(Raid Gauloises)举行的日子。
http://www.alpinist.cn/UploadFiles/20061222113938969.jpg
搭绳过河
山地户外运动在世界的发展
当今时代,人们在尝试各种方法测试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极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用马拉松来测试,八十年代,人们开始用铁人三项来测试自己。人们只想用更长距离、更艰苦历程和更快的速度,来衡量自身的极限。许多人认为象巴黎至达喀尔这样的汽车拉力赛是世界上最艰苦的耐力赛事之一,那些驾驶汽车的人们遭受的苦难和他们驾驶的汽车一样痛苦不堪。法国一个著名的记者兼探险家热拉尔·菲西(Gerard
Fusil),结合了超长距离赛跑和汽车拉力赛在荒野举办的经验,创建了莱德加洛伊斯赛(Raid
Gauloises)。在他的设计中,人们不仅需要利用普通的运输工具,而且还包括了利用大自然最原始的一切。Raid
Gauloises,在意大利语意为“法式竞赛”,而用英语翻译的时候,变成了“勇士挑战赛”(Challenge of the
Warriors)。这个赛事后来逐渐被人们叫做“探险越野赛”(Adventure
race),有时也称为“远征越野赛”(expedition racing)或者“多项耐力赛”(multi-sport
endurance
racing)。1989年,第一届莱德赛在新西兰举行,30支参赛队伍在总距离超过500公里的赛程上搏杀了10天,这些由每队4-5人组成的队伍必须要利用自行车、独木舟和双脚穿越雨林、翻越高山,最终只有6支队伍抵达终点。在随后的日子里,莱德赛分别于1990年到1995年,每年一届地转战哥斯达黎加、新喀里多尼亚、阿曼、马达加斯加、婆罗州(印尼和马来西亚)和巴塔哥尼亚(阿根廷)。在这连续七年的赛事中,赛事组织者始终坚持了创立者热拉尔·菲西的思想:在多变的地形中模拟探险、高强耐力、定向技术和使用非动力运输工具。
美国人马克·本内特(Mark Burnett)1992年率领
“美国的骄傲”队参加了在阿曼沙漠中举行的莱德赛。随后,马克率队继续参加了1993年和1994年的莱德赛。1993年,马克和他的队友在马达加斯加的比赛上取得了第九名的成绩,成为完成莱德赛全程的第一支美国队。马克自第一次参加莱德赛就被这项运动深深吸引,在随后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自己关于探险越野赛的思想。1995年,马克决定把探险越野赛带回美国。马克和一个叫布莱恩·塔克尔森(Brian
Terkelsen)的前纽约投资商人,共同策划组织了在尤他州东南举办的一个探险越野赛,他们管这个赛事叫“艾科挑战赛”(Eco-Challenge)。第一届的艾科挑战赛就显示了它与莱德赛不同之处:不仅具有更多的团队参赛,更好的组织,而且与电视网络和平面媒体密切合作,大力宣传和打造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品牌。这项比赛在Discovery频道上的高度曝光,也间接地成为此类比赛普及的开始。艾科挑战赛以男女混合组队参赛,24小时不间歇比赛为特色。此后,挑战赛先后转战加拿大、澳大利亚、摩洛哥、阿根廷、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最后一届艾科在2002年的斐济结束。
1996年6月,商人比尔·里昂博格博士(Bill Lionberger)和他的合伙人凯伦·利夫赛(Karen
Livesay)在新墨西哥州创立了“四季风探险越野赛”(Four Winds Adventure
Race)。这个比赛与其他比赛也不相同:它要求参赛者了解沿途居民的文化,而对参赛者水平要求不高,以达到终点的5名队员的百分比记成绩。目前,“四季风赛”正逐渐走热,操作者为2-4人的参赛队准备了不同的比赛,同时,引导那些热衷于比赛的人们进行露营。
http://www.alpinist.cn/images/plus.gif增大字体
http://www.alpinist.cn/UploadFiles/20061222114013338.jpg
绳网攀瀑
现在国际上流行的AR赛事有以下4种方式:
1.疾跑探险越野赛(sprint adventure race):通常为3人一组,有时称为非场地铁人三项赛(off-road
triathlon)。典型的疾跑赛一般为3-8小时,包括山地车、短浆、徒步等,一般比赛距离为100公里以内。疾跑赛通常还包含一些临时设定、变化的项目,如颜色球射击、水下障碍等。
2.短程探险越野赛(Short-course
race):又称为周末赛(weekender),一般持续1-3天。它一般在周末举行,是为了使人们在体验探险越野赛的魅力,或者准备更强更长距离的探险赛的同时,不至于耽误工作。这决不意味着这种赛事容易,因为它是一个连续30-50小时的不间断比赛。与疾跑赛类似,它一般也由3人组成一个队。但与疾跑赛不同的是,定向技术技能要求很高,而这点,疾跑赛是不需要的。
3.分段探险越野赛(Stage
race):这种比赛在北美很受欢迎。每天,运动员从一点出发到达另一个比赛点,而晚上休息。著名的七星越野赛(Mild Seven
Outdoor Quest)就是这种类型的比赛。
4.全尺度探险越野赛(full-scale
expedition
race):这是此项运动最原始、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比赛。这样的比赛需要运动员具备各种探险越野技能,包括定向技能。一般由4人组成一个队伍,每队要求有不同性别的运动员。
http://www.alpinist.cn/UploadFiles/20061222114052694.jpg
障碍自行车
山地户外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1997年,群策业务推广(亚洲)有限公司(PROMOTIONAL
CAMPAINGNS),国际管理集团(IMG)和普利斯公关公司(octagon
Prism)得到日本七星财团的认可,在中国开办了中国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迄今共成功举办了5届。第一届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于1997年在中国的西昌举行,这是首次在我国举办的AR赛事。2002年,第六届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移师马来西亚婆罗州的沙巴举行。
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英文叫MILD SEVEN
OUTDOOR
QUEST,简称MSOQ。它是一个由四个赛段组成的赛事。由4个队员组成的竞赛组,需要赛完400公里的赛程,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七星赛一般包括山地自行车、山间跑、在海中或者湖中的皮船赛、直排轮、独木舟、漂流、跑步、团队两项(a
team
biathlon,即:交替跑)以及其它一些探险技术项目。马来西亚赛事最显著的赛道变化是增加了更多的水上竞赛项目,并在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历史上首次安排了海上项目。
我国自己设计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越野赛是由中国登山协会于2000年8月22日-24日在吉林主办的“长白参杯全国大学生登山越野挑战赛”。比赛延续3天,有12支队伍参加,全长约22公里。项目包括山地跑、定向越野、岩降、露营。
2001年,中国登山协会在浙江安吉举办了“山地马拉松赛”。
在此基础上,2002年至2005年连续4年,中国登山协会在安吉每年一届举办了“国际山地极限运动挑战赛”。比赛基本采取分段赛形式,2-3天,项目有山地自行车、山间跑、器械攀岩、岩降、溯溪、定点穿越、划筏渡湖、负重跑等。参赛队伍基本在20个左右,每组4人,必须包含1名以上异性。在后期的比赛中,设计了一些绳网、障碍等拓展运动中的项目。安吉赛与国际上流行的分段赛不同的是:没有采取连续或者闭合的比赛线路,而是因地制宜地根据场地情况,选择性地采取了一些比赛场地,中间用运输工具连接。夜间休息。
http://www.alpinist.cn/UploadFiles/20061222114131991.jpg
人梯
2002年11月,中国登山协会在浙江德清举办了“越野挑战赛”。比赛2天,有20支队伍参加,每组4人,项目设计与安吉类似。但是从组织方式上,采取了分段连续的方式,即:在第一天结束的地方露营,第二天继续进行比赛。
2003年至2005年,连续3年,中国登山协会在重庆武隆县举办了“中国重庆武隆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比赛采取分段赛方式,2-3天,距离基本都在100公里左右。项目有山地自行车、山间跑、暗河穿越、攀岩、岩降、溯溪、溜索、划筏渡湖、漂流、负重跑等,并在适当的地方安排了绳网、障碍等拓展项目。与安吉比赛相比较,比赛路线更长、连续、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同时,比赛邀请了一些国外队参赛,这使比赛更加激烈刺激。
http://www.alpinist.cn/UploadFiles/2006122211428261.jpg
皮划艇
2003年10月17日至21日,中国登山协会在四川九寨天堂举办了“2003年中国九寨天堂山地户外挑战赛”。比赛仍然采取分段赛方式,20支队伍参加。与以往比赛不同的是:赛区域海拔高,平均在3000米以上;赛程距离长,总距离超过170公里;持续时间长,纯比赛时间为5天;项目按日进行,每日一项,有登山攀岩、骑马穿越、自行车越野、草地穿越、黄河逆渡。此比赛是中国登山协会举办户外赛事以来强度最大的一个比赛,被一些参赛选手戏称为“魔鬼赛事”。
此后,中国登山协会在继续进行安吉、武隆比赛的同时,又进行了江西三清山越野挑战赛、贵州梵净山越野挑战赛和新疆帕米尔高原户外挑战赛。
2005年“中坤杯”帕米尔高原户外挑战赛于2005年10月27日至31日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举行,比赛为期4天。
有20支队伍的100余名运动员参加挑战。比赛分为穿越戈壁、奥依塔克之旅、漫长旅程及感受“冰川之父”慕士塔格冰峰四个赛段,每天一个赛段,从海拔1300米攀升至4300米。共设置包括越野跑、山地车/赛跑交替、山地自行车、划船、登山、滑沙、越野技能等10个项目,赛程总长约200公里。这次比赛是继四川九寨天堂比赛后的又一个在高原举行的高强度越野赛事。比赛仍为分段赛方式,每天一个赛段,连续进行。与九寨比赛不同的是,每天的项目有所增加。
随着户外运动在国内的蓬勃开展,
2005年4月29日,国家体育总局将山地户外运动设立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同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开始招收户外运动专业的本科生,成为国内第一家将户外运动列为本科教育的高校。中国登山协会与有关大专院校、俱乐部、企业等从事户外运动的单位,通过制定标准、资质认证、技术培训、推广活动等形式,将户外运动逐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http://www.alpinist.cn/UploadFiles/20061222114258506.jpg
溯溪
今后,中国的山地户外运动将在更加理性、更加规范、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前提下,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户外比赛:属于高水平、带有示范性的竞技层面。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各省市登山协会、俱乐部等,都可以按照《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及各省区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的规定,组织和参加各类合法的比赛。
2.户外拓展、游戏类活动:属于带有一定技术内容、有组织的活动层面。主体是各俱乐部、企业、学校等具有一定资质的法人单位。通过对户外线路的勘察和活动的策划组织,在安全的前提下,引领户外爱好者从事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户外运动。
3.户外休闲:属于基本没有技术内容、自发组织或结伴进行活动层面。由于基本没有技术内容,这个层面的体育属性模糊,与旅游界限不清楚。
上述三个层面的人数,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属于三角分布,即第一层面人数最少、第三层面人数最多。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山地户外运动一定会在更加理性、更加规范、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前提下,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