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与遗传基因

(2011-08-22 21:08:58)
标签:

加拿大

美国

家庭教育

遗传基因

杂谈

分类: 加拿大见闻(妹妹篇)
上中学的女儿曾经和我们说过她的心理学老师讲的三种不同的家教方式:专制型(authoritarian parenting style、放任型permissive parenting style及民主型democratic parenting style。 专制型的家教是家长控制一切,对孩子的活动立很多规矩,违反了规矩要受到惩罚。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比较惧怕家长,做事循规蹈矩,但是有可能缺少独立思考的 能力。放任型的家教是孩子控制一切,家长很少立规矩,孩子无论做对做错都不会受到鼓励或惩罚,这样的孩子将来有可能抗拒所有的规章制度。而民主型的家教方 式是家长和孩子互动,是专制与放任两种家教方式的融合,家长和孩子需要经常讨论一些问题,如有些事情为什么做对了或为什么做错了,这样教育出的孩子比较尊 重家长,将来能够理性地处理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有趣的是,当女儿的心理学老师让同学们举手表明自己的父母使用的是那类教育方式时,亚裔学生都举手表示自己的父母使用的是专制型的方式,而大部分欧洲裔学生 表明自己的父母使用的是民主型的方式,只有极个别的欧洲裔学生表示自己的父母采用放任型的方式。这说明不同族裔的家教习惯和本族裔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我问女儿:“我怎么认为我们采用的是专制型的家教方式呢?我觉得我很民主啊,有很多事情都和你讨论,也没有立什么规矩一定要你遵守。”女儿说,“你民主,可 爸爸专制。他什么都控制我。”的确,我的先生常常告诉女儿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女儿因为怕他而不得不遵守规定。结果是,女儿会和我讲心里话,却从不敢和爸爸 讲心里话。

 

我虽然和我的先生比起来算是很讲民主的家长,但是比起我的西人同事,我又算专制型了。比如,一次我们同事间讨论年轻人因为开车时用手机打电话或发短信而被罚 款,我的一个西人同事就说,“我女儿就这样,开车时用手机发短信。”我问,“那你不管她吗?罚款是小事,那样容易出车祸啊。”同事说,“我要是管得了她就 好了。我说过了,她不听,出了车祸她就自己负责呗,她已经是成年人了。”我听了哑然,心想,要是我女儿这样,我非得一遍又一遍直到说得她不这么做了为止。 生命可不是用来做实验的。

 

女儿的心理学老师自称自己的家教方式是民主型的。她说她的女儿在上大学时有了男朋友,想从温哥华转学到加拿大中部的阿尔伯特省。她对女儿说,“我不认为你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但是,你自己来作主去还是不去。 结果,她的女儿转学走了。一年之后,她打来电话,说自己不喜欢在那里呆了,想再回到温哥华。这位老师说,“那你就回来吧,我的门对你永远是敞开的。”

 

我的女儿还说,同学中有一个韩国来的女孩儿,想和一个来自香港的男孩儿恋爱,却受到她妈妈的干涉,结果得了抑郁症。女儿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亚裔人善用的专 制型的家教是不好的。我说那也不一定,钢琴演奏家朗朗就是专制教育培养出的成功人士,当然,这和那个抑郁症的例子一样,都是个别现象。欧洲裔的家长对孩子 比较放得开是因为他们在看待孩子是属于谁的问题上和亚裔人有些不同。一般来说,欧洲裔家长认为孩子既是属于家庭的,也是属于社会的,而亚裔家长们则通常觉 得孩子是自己私有的。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家教方式,都不会像刻模子一样刻出同样类型的孩子,因为孩子不仅生活在家庭这个空间,他们还生活在学校、社会这些空间。老师、朋友对孩子的成长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还有一个在孩子成长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遗传基因。我有两个同事分别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学习成绩优异,从不注重穿着,他认为一件10加币的体恤和100加币的名牌体恤穿在身上没什么差别,但小儿子则学习成绩很差,却注重名牌衣物。另外一个同事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她说同样是100加币,女孩子能大包小包拎回来很多衣物,但儿子却只能拿回来一件名牌。我的这两个同事都认为孩子爱慕虚荣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生出来的。

 

我有一个华人朋友也这样认为,她说她和丈夫都不爱虚荣不爱名牌,可偏偏女儿就很讲究,她觉得女儿和她的婆婆很像,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一点上遗传了祖母的基因。

 

美国的“发现频道(Discovery Channel)”曾讲过一个故事,一对善良的美国父母收养了一个男孩,男孩20岁 时却因杀人罪被判入狱。这对夫妇怎么也想不通,他们觉得他们给了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环境,他怎么成了杀人犯?科学研究者对这个案例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这 个孩子的亲生母亲在怀孕时就酗酒,孩子的亲生父亲因犯罪入狱而和孩子的母亲离异,男孩的爷爷也曾有过杀人犯罪记录。他的养父母及其前辈虽没有过犯罪记录, 但这种良好本性在他的身上不起作用。这个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理构造和遗传会影响人的行为,英雄的儿子是英雄,强盗的儿子是强盗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科学家 同时也指出,人们如果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基因,就能更好地掌握开启和关闭这些基因的主动权。科学家是这样说的:“生活中的事件是我们生命中的开关,它可 以开启和关闭罪恶的诱惑。罪恶的诱惑可能深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但我们可以决定和选择如何抵御诱惑。如果我们了解我们的基因,我们就可以避开罪恶的诱惑, 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这个案例充分地表明,后天的家庭教育无论用那种方式都要有针对性,要因人而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