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同学聚会,高中同学也聚会。
我的大学是东北财经大学。由于大学同学都是学经济、从事经济工作的,混好混差的,似乎都衣食无忧。于是,聚会时,最重要的话题就是物质攀比。
女同学大都借机炫耀一下自己的奢侈品。从15万一只的翡翠手镯,到60万一辆的宝马车。
男同学身上大都没有什么值钱的物件,于是,攀比一下各自的驾车和住房。谁谁有几套房子,谁谁的别墅多少钱,等等等等。
想来这样的话题很是无聊,但由于曾经一穷二白的大学生,能和新中国一起变得富有;由于曾经一穷二白的大学生,能够随着时光一同变老,似乎无论谈什么,也是个乐事。
我的高中,是北京八中。由于八十年代,文学政治是最热门的专业,因此,不幸的是,我的高中同学大多是文化工作者。文化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差距,从我的自己的经济地位上就可以品得出。
我参加大学聚会,多是女同学买单,很少有我露脸的机会,因为,她们大多可以签单,之后回单位报销,正所谓做党的人,吃党的饭。而我参加的高中聚会,我每每要被误会为大款。买单的机会总是不请自来,要不,就有可能AA制了。呵呵。
同学中,有做官的,老以为自己牛,那个劲头,我不喜欢,因为,我本人就是混迹官场又做不上大官才自绝于组织的。她再说官场好,她再摆出官架子,我自己是不喜欢。
同学中,也有当了家庭妇女的。当然,当了家庭妇女的同志,当然很谦虚,一开始就把自己贬低一次,再把有官职、有工作、有生意的人恭维一番。其实,我倒觉得她真没有必要如此谦卑。一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能有机会一下子当了数十年家庭妇女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她不但自觉了组织,而且还把组织给予的大学生的牌子以至于北京市的户口所形成的无形资产都放弃了!
每一次同学聚会,无论是大学的还是高中的,虽然大多没有多少新意。但是,我还是每请必去。
因为,看这儿时的同学发迹了,虽然内心中多少有一点点妒忌,但很快还是被为他们高兴而取代了。必然,总有人要发迹,同学发迹比陌生人发迹要好。虽然感觉自己有那么一点点不如别人,但自己也总有那么一点点比别人强的地方,虽然这一点点比别人强的地方也许并不被人认可。
在每一次同学聚会中,我总要看看女同学炫耀的奢侈品,听听男同学的别墅并看看他的好车,并赞不绝口。虽然顺情说好话不是我的性格,但是,我为什么不能让她们或他们在对大家的炫耀中获得我赞美的快乐呢?
我的赞美,是留在同学心中的快乐。
我的赞美,是往昔同学情谊中的甜。
我的赞美,没有商业成分,我也不会求被赞美的同学为我奉献什么生意,只是希望他或她有成就感,有快感而已。
但是,我不赞成沦为家庭妇女或者衣食有忧的同学,自卑甚至自鄙,其实,人的每一种活法都有他的快乐,也有他的合理性,更有他的幸福。所谓成功者,不愿意搭理失败者的时候,其实,也是所谓的失败者主动选择保持自己的生活。
各安其道,快乐为怀,让命运自己去瞎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