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传统文化”
(2008-12-23 14:40:56)
标签:
加拿大温哥华文化妹妹篇原创杂谈 |
分类: 生活见闻(妹妹篇) |
上星期的某一天中午吃饭时,我看到《Vancouver Sun》(温哥华太阳报)上有一篇文章,介绍印度南部的女童从12岁起就要放弃学业帮助父母做工养家,家中的男孩子却可以留在学校读书。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女孩子的妈妈说,“我很抱歉她有这样的destiny(命运),但这也是我的destiny(命运),这是我们的传统,女人必须从小学会做工养家。”
英文词destiny就是天生注定的意思。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采用了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但是,殖民统治和民主制度却没能改变印度的等级制度和传统文化,印度至今仍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那里的洗衣工和掏粪工一生一世不可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贫穷家庭的女子从小就要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一样。印度这种等级制和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即便是他们移民到西方国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固执地维护着这种文化。
在温哥华有很多印度人社区,在那里丈夫可以随意毒打妻子,妻子不愿也不敢报警,有时弄出人命案,才会引起公众的注意,但是,如果女人自认为自己低男人一等,别人想帮忙也帮不上。
前几年加拿大有一个14岁的印度裔中学生把他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他的父母强迫他回印度接受教育,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放弃印度传统文化。法官最终判决中学生胜诉,使他可以留在加拿大继续接受教育。
我和我的一个同事在吃午饭时讨论传统文化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她是白人,出生在加拿大。她说她在20年前曾经参加了一个华裔女同事的婚礼,婚礼的日期需要由双方的父母选定,婚礼的菜肴也很讲究,菜肴的名称要吉利。我想,她的这位华裔同事一定是广东人或香港人,因为他们最讲究菜肴的名称是不是吉利。
“真是麻烦啊。”我的同事感慨道,不过她又加了一句:“了解其他族裔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我问她加拿大有什么传统文化,她说,“我们没有传统文化,所以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规矩。”
如果说加拿大没有传统文化也不完全正确。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之前,加拿大的移民多来自英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为了逃避宗教迫害。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时,也遵循了英国的一些传统,比如,“Ladies first(女士优先)”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民间的传统礼节。不过,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加拿大人逐渐用法律法规代替了欧洲式的传统习俗,生活中的繁文缛节逐渐被淡化。就拿称谓来说,加拿大人和人打招呼非常随意,一句“Hi there(喂)”就算是熟人之间的招呼了,既不称呼姓也不称呼名,学习正统英语的人听了一定以为加拿大人太不礼貌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不受传统文化约束的生活。我来加拿大的最大感受就是,在加拿大可以过人际关系简单的生活。
不过,在亚裔人的生活圈子里,绝大多数亚裔人在加拿大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奇怪的是,亚裔人有时并不很刻意遵循加拿大的法律法规,但是绝对遵循自己的传统习俗和规矩,亚裔人的这种心态和西人正好相反,不知有没有社会学家研究过这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