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报》发云南省中考同题作文《母亲二三事》,感谢郭红春兄力荐!

(2018-11-21 14:32:32)
标签:

中考

语文报

信与蒿

分类: 原创随笔
《语文报》发云南省中考同题作文《母亲二三事》,感谢郭红春兄力荐!欢迎转载!

母亲二三事

吴安臣

信与蒿,本是两个无关的东西,但于我来说,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意义:信里藏着母亲的脆弱,蒿则蕴含着深沉的母爱。

如果用浓度来形容母爱的话,年少时的我总觉得属于我的那份母爱尤其淡,淡到可以让我忽略的地步。因为我每天睁开眼看到的是姥姥。姥姥说我的母亲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做生意,不能像其他母亲一样守在我身边。这种情况在继父和母亲结婚后有了变化,母亲短暂地守在了我身边。但继父却像个候鸟一样继续南来北往,和母亲过的仍是是聚少离多的日子。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维系彼此之间情谊的东西是信。信由母亲口述,我书写。那时的母亲每口述一句,就会停下手里的活,呆呆地怔上半天,眼里漾着的全是泪花。

在我小学二年级时,我们一家终于在河南团聚。但三年级时,豫南发大水,一场接一场的大雨,让人觉得仿佛是天漏了,平原成为水乡泽国,生活困难到无以为继,母亲毅然决然带着两个妹妹回了云南。不明真相的乡邻都说母亲太狠心,居然抛弃儿子回了云南。我的怨在那时开始淤积,怀疑她根本就不爱我。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热切而矛盾地盼着她能经常来信,以表达她对儿子的爱没有丝毫减弱。可时间和距离的双重阻隔,让信里的母爱再次变得虚无缥缈。即使收到她亲手织的毛衣,我对她的怨也没减轻半分,她几乎淡出了我的世界。

及至我为人父,方知她携两个比我小很多的妹妹回云南,与她当年为了生计出外做生意一般无奈。对妹妹的爱不也是母爱吗?我比妹妹大好几岁,母亲相信我能独立,也借此教会了我面对困厄。因为母亲她并没有向命运缴械投降,而是在与命运周旋。心中释然后,我总会忆及母亲那次歪打正着用蒿为我医牙的事。

那时,我们还在河南,我牙齿疼,疼得在槐树下的凉席上翻来覆去。继父认为我太过小题大做,对我不理不睬。母亲却急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直说这痛在她身上该多好,还满村子问偏方。然而,她蹩脚的普通话让她遭遇了村人的嘲笑。他们恶作剧般告诉她,蒿子能治牙疼。本属玩笑,母亲却信以为真。她发疯一样到野地里找蒿子。为了急着往家赶,她还在水塘边结结实实摔了一跤,跌进了池塘。看着她狼狈的样子,我捂着很疼的腮帮笑母亲的一身泥泞,但母亲毫不在意,着急忙慌地鼓捣那些蒿子。继父漠然地看着这一切!我想,继父作为一个北方人,当然知道蒿子不能治牙疼,只能止血。然而捣烂的蒿子敷在我的腮帮上,牙疼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其中应有母爱的神奇功效吧。

信与蒿就这般重叠在我母亲身上,自然而妥帖。光阴易逝,岁月之河已经没有太多的怨可以盛放,沉淀下的只有爱。

 

【本文1030字】

 地址:昆明市人民西路368号 邮编:650106   吴安臣 

创作谈:说起母爱这个话题,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视角,但万千母爱,原本同质;浓淡与否,自然不一。亲情类稿子的写作总会流于庸俗化的套路中,因此,选择一个准确的切入点来表达十分重要。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所说的那样,“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总能够发现足够多的专属自己的第一手材料”。这里的“第一手材料”就是从寻常中找出不寻常来,这种不寻常要靠细节去支撑,靠平时细心观察到的点滴去丰富。这样,写亲情类稿子才不会流于俗面。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这方面的经典名作。当然,亲情类稿子一旦陷入无病呻吟的装腔作势里,再好的切入点一样打动不了人。本文用信与蒿作为切入点,以母爱打底,穿插矛盾心理,迂回而至柳暗花明,表达情感就显得自然而饱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