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武侠,你还记得多少?

(2012-12-10 13:17:27)
标签:

耳目

后人

古龙也

青少年

文化

分类: 原创杂谈

    关于武侠,不是这次生活新报社采访到我,其实我也差不多已经淡忘了,不知而今的你还在看武侠吗,关于武侠留存你记忆的还有多少?以下的文中红色标识文字是我说的。(资料来源于12月9日生活新报)欢迎杂志转载此文。

                          江湖多风雷 武侠非绝响

    在古龙逝世27年后,读客图书出版公司拿出千万版税,从古龙长子郑小龙任下的“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获得授权,成为古龙57部作品的内地独家代理出版方,将于今年底至明年初出版57卷本的《古龙文集》。据郑小龙证实,古龙生前从未得到“一分钱的内地版税”,是“我们亏欠最多的作家”。其实,每次提到古龙,人们心底都会浮现这样两句话:“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是的,古龙已经去世近三十年,但世上仍有书不尽的悲欢离合、道不尽的情仇恩怨,却再没有人会像他一样,肯用生命验证其笔下抒写的狂放江湖。古龙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对酒执著、侠骨盖世,他热爱朋友、迷恋美女、渴望快乐,他是他笔下所有英雄人物的综合。古龙曾说过他的小说要“表达人类感情中最珍贵的义气和勇气”;在其长子郑小龙的眼里,古龙是一个好作家,有才气,其小说塑造的是精神,是气氛,喜欢古龙小说的人能从中汲取力量、勇气与爱。

                             A,古龙,魅力永在

    古龙才华惊人,创作力旺盛,短短一生共创作了70多部(包括他人代笔、署名古龙的作品)风行天下的武侠巨作,影响深远,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界的泰斗。古龙在创作武侠小说时,不拘泥于传统,大胆求新求变,将中外经典熔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的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峰。

                            开创武侠小说新纪元

    当下阅读纸质武侠小说的人越来越少,很多90后、00后不知道古龙是何人,对其创作的武侠小说更是无人问津,即使有人读武侠,也是网络上盛行的玄幻、仙侠类小说。那么,读客图书出版公司为何要在这种阅读氛围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重出《古龙文集》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公司出版《古龙文集》的项目负责人肖飒解释道:“‘读客’的目的一直都是出版经典,就武侠小说而言,古龙是经典中的经典。不光是他笔下的武侠故事,他的一些精神内涵,对近些年的华语文坛影响很大。比如郭敬明、沧月等都承认受到古龙的影响。而且古龙的书每年都在被翻拍成电视剧……这些成就都是网络玄幻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读者更好的选择,不论是老读者收藏,还是新读者认识古龙。”

    在武侠小说界,金庸和古龙这两座高峰是后人无法超越的。尤其是古龙,才华惊人,创作力旺盛,短短一生共创作了70多部武侠巨作,影响巨大,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界的泰斗。古龙创作的武侠小说,大胆突破传统求新求变,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的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峰。

    在肖飒眼中,古龙武侠小说的魅力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内涵方面。“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古龙笔下的武侠世界没有一个明确的时代背景,他关注的重点始终是人这一个体,他笔下的侠客的精神世界充满着爱、信念和宽容。古龙的武侠故事情节设计巧妙,但作品里中人文、人性的终极关怀,恰恰是这个浮躁的时代最需要的。而且古龙的书,不同年龄段的人读后体悟各异,这正是其魅力之所在吧。”

                          “金古”恰如诗中“李杜”

    说到古龙武侠小说的魅力,定会将他与金庸相比。作为同时代比肩的武侠宗师,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各有千秋。“与金庸将武侠的时代背景设定在真实历史的框架中,为读者营造一个熟悉亲切,又亦真亦幻的遐想空间不同,古龙完全打破了传统武侠的窠臼,他笔下的江湖几乎没有太多特定时代的烙印。原本不应该出现在古代的刑侦、典狱、机关技巧都会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借尸还魂’;与金庸笔法的老辣和缜密不同,古龙擅长短句、谜题,阅读起来有应接不暇感。而且,古龙还擅长用金句击中人心,比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所以,从情节缜密性和布局精准上来说,古龙不如金庸,但从阅读快感上来说,金庸又不如古龙。古龙能和金庸比肩,是当之无愧的。”这是读客图书出版公司《古龙文集》出版项目负责人肖飒的观点。

     在当代女性武侠小说作家步非烟看来,武侠小说的最大魅力在于,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世界。“人们都希望在少年时能脱离学习这种生活模式,武侠小说为他们打开了神奇世界的大门。就金庸、古龙二人而言,前者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武侠界的中流砥柱,其作品充满凛然正气,能从中国古典文化、民族大义等立体维度构造武侠世界,正如武侠界的正统。古龙则是个奇才,他笔下的江湖世界是旁逸斜出的,江湖中的人都是奇人、怪人,场景都是仙境、奇域。若用诗人比喻他们,两者正如诗中‘李杜’,金庸如杜甫,是诗圣、集大成者,影响深远;古龙则像李白,作品带有飘渺的仙气,各种描写都充满灵动感。古龙笔下的人物特别让令动容,他爱写悲剧,细细临摹英雄末路的悲壮意境,所以古龙的武侠人物带有特别的萧索气息。另外,古龙笔下多绝境和奇域。就说‘楚留香系列’,每个故事发生在奇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金庸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很常规,比如桃花岛、中原的武当和少林等。所以,读完金庸的十五部小说,你的心里有个特别真实的江湖,但古龙的江湖超越了现实,非常神奇诡谲。喜欢古龙的人都应该是性情中人,有着浪子情怀和浪子气质的人就更喜欢古龙。”

    与步非烟持相同看法的还有云南籍武侠小说作家“沧浪客”姚霏。姚霏在武侠小说最热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剑平江湖》,震撼了武侠界,被视为明日之星。在姚霏看来,“金庸博大浑厚,古龙奇情诡谲。如果说金庸先生使用的兵器是流星锤和开山斧,那么古龙无疑就是剑走轻灵。古龙武侠小说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下一剑会如何刺出。而且,古龙写情,可谓绝响——他写男女之情、男人与男人的情谊以及女人之间的情谊,连琼瑶简直都难以望其项背。”其实,同行对古龙武侠小说的好评不胜枚举,就连金庸自己都曾这样感叹过:“我是学者,古龙才是大师!”另一位几乎与古龙齐名的武侠小说作家温瑞安,也曾发出类似的慨叹:“古龙才气很高,他的特色是写法简练,其作品中的精华篇章,对武侠小说有着起死回生的意义。”

                              B,寻找侠义,为人为己

    不论是金庸、古龙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还是如今的玄幻仙侠小说,武侠始终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追捧。那么,现代人阅读这种以古代时空维度为背景架构的武侠小说,从中想要得到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阅读快感吗?

    追求理想,得到精神慰藉

    时至今日,从表面上看,在金庸、古龙之后,武侠小说的发展似乎已经进入式微。实则不然,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武侠热不同,如今的武侠热更多地表现在网络上。很多知名青年作家,包括韩寒、郭敬明等人,都曾涉猎过武侠小说的写作,其中专写武侠小说的作家有沧月、步非烟、小椴等。与金、古时代的武侠小说不同,新生代武侠小说更多地加入了修真、神魔等新奇元素,被称为“玄幻仙侠小说”,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的青少年读者。但不论是以金、古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还是如今的玄幻仙侠小说,武侠小说始终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受到人们的追捧。在《古龙文集》出版项目负责人肖飒看来,现代人读武侠更多的是为了精神追求。“武侠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都有一些关乎自由、宽容、不畏强权、捍卫公理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武侠小说的核心。至于古龙,他还会更加考虑到人自身的成长、蜕变等问题。因此,看古龙的武侠小说,从中会得到一些启迪,会让我们更加宽容地对待身边的人。我们现在大都会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但武侠小说反而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这或许就是现代人看武侠小说想要得到的精神慰藉吧。”

    在云南省青年作家吴安臣的眼里,武侠是男人追求理想的另一种方式,“男人骨子里都有抱打不平的根,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武侠小说里的侠士一样,身怀绝技或拥有盖世神功。所以,人们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侠士,过一把快意江湖的瘾。世界上有太多不公平,现实生活里却没人能找到维护正义的侠士,然而武侠小说里的弱者总会得到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们对于现实无奈的缺憾。虽然武侠世界里也有坏人,比如金庸小说里的欧阳锋,古龙小说中的律香川、邀月宫主等人,但无论如何都是诗一般的江湖。诗意和现实距离遥远,武侠搭建了其中的桥梁。”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看武侠小说是为了缓解生活压力、逃避现实。80后的银行职员曹文婷就持这种观点,她认为:"现实中总有很多无奈的事,并不总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努力了也未必有结果。但在武侠世界里,总是很讲究因果报应,大侠们很正义,总是惩恶扬善。看武侠说难听点是种逃避,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总是悟性极好、心地善良、勇于承担、除恶扬善、扶弱济贫,还都长得玉树临风,而且怜香惜玉,虽有多个红颜知己,但感情十分专一。讲究江湖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所不惜,这么理想的男人上哪找?还不是看看武侠小说幻想一下!“

                        同情弱小者,对抗强大者

    与之相对,专业武侠小说家姚霏和步非烟的看法显然要更客观一些。姚霏认为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与现实社会是等同的,虽然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更特殊一些,但人的所有欲望都是相通的。“所有人性的丑恶,比如对名利追逐的无休无止,对极权的病态崇拜和自我奴化,在武侠小说里和现实社会中都是一样的。真正的侠客,都追求人性的自由,同情弱者,具有悲天悯人之心。所以,现代人看武侠小说更多的是要从中寻找梦想,譬如梦想自己是大侠,身怀绝世武功,随手就能使出六脉神剑和乾坤大挪移什么的,遇到袭击,一招将人制住。反正就是梦想自己有大能耐,足以化解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一切无奈。”步非烟则从阅读的本质上谈人们阅读武侠小说的目的,她认为现代人阅读武侠小说是为了猎奇,享受自己没有享受过的人生。“武侠小说强调对内心障碍的克服是契合现代人的追求的。所以,我觉得,在阅读武侠小说时,有很多读者,他们能从中找到力量,找到让自己去对抗自己内心的局限的一种方式,然后变得强大和勇敢。”

    不管怎样,现代人读武侠小说其实追求的大多是侠客精神。金庸强调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古龙也一直在描写侠客的正义、宽容等精神内涵,包括现在承继自金庸、古龙的玄幻仙侠小说,都无一不在宣扬侠客精神。“侠的精神就是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更强大者的对抗。至少要做到这两点才是一个真正的侠客,如果缺少其中之一,那就只是一个习武者。你看,司马迁的《史记》是把《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分开的,那刺客和侠客的区别在哪里?刺客讲究的是信,是一诺千金;而侠客则是路见不平,就拔刀相助,对弱小者具有伟大的同情。这就是侠客和刺客的区别。对抗强大者,同情弱小者,这两点你都做到了,那你就是侠客。”步非烟如是说。阅读武侠小说能让现代人进入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在那里所有的不平事都会得到解决,在那里,公平和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C,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武侠

    对于许多70后、80后来说,武侠小说是陪伴他们成长的重要道具。在他们的少年时代,武侠小说曾经是他们课外娱乐活动的重心所在,是他们进行生活消闲的一个重要方式,甚至写作武侠小说还成了一部分人的“谋生手段”之一。在那些早已逝去的时光里,我们是如何看武侠小说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及武侠电视剧相继传入内地,在内地形成了广为传播的“武侠热”,“沧浪客”姚霏正是在这时写了《一剑平江湖》。据姚霏介绍,《一剑平江湖》写于1990年,是他的第一部武侠长篇,也是大陆第一部原创“新派武侠小说”。“此书分上下册,首印20万套,不到一个月,又加印了30万套,然后再加印书商就不告诉我印数了,总数应该接近80万套吧,还不算那些更多的盗版。对比当今图书千把册的印数,你就知道当时的武侠热到什么程度了。”不过,姚霏初次接触的武侠小说并不是来自港台的金庸和古龙,而是中国传统侠义小说之一的《三侠五义》。“我第一次读的是《三侠五义》,因为那时候还没上小学,很多字都不认识就猜着读。那书没有封皮,最后似乎还缺了10多页,尽管这样,但我很快还是被‘展昭’等行侠仗义的英雄行径所吸引。”

    虽然侠义小说自古就有,但由于“武侠热”的催生,阅读武侠才成了现代人的潮流。至今,70后的吴安臣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偷读”武侠时的情景。“我在中学时开始读金庸,向同学借着读。当时为了能借到一套《鹿鼎记》,还得帮同学‘干苦力’抄作业。由于作业比较多,看的时候只能做贼似的躲着看,因为怕一不小心被老师发现,很可能被充公;被同学发现的话,很可能会被同学抢去据为己有。为了能顺利地读武侠,我们会给武侠小说搞点伪装,包个报纸或其他质地的封皮,还假模假样地写上‘复习资料’等字样掩人耳目。”

武侠小说不光70后爱看,很多80后也是看着武侠小说长大的。有些80后甚至因为看武侠小说而开始写武侠小说,最终成了新生代武侠小说作家,步非烟就是其中的代表。步非烟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上小学时就赶上了“武侠热”。与70后不同,80后接触武侠小说最早是从电视剧开始的。“在我读小学高年级时,正赶上港台片《射雕英雄传》(黄日华和翁美玲版)热播,看了之后我特别崇拜,觉得看电视不过瘾,就去租书看。”就这样,步非烟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接触了武侠,此后便欲罢不能。

     当然,80后看武侠小说也并非都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当时武侠小说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非常低,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看了武侠小说之后会变坏,就时常用街头小混混就是因为看武侠小说导致这个结果来教育孩子,所以,80后看武侠小说大多都是偷偷地看,想出的掩人耳目的方式和70后如出一辙。步非烟说自己和同学因为偷看武侠小说还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当时我和闺蜜租了古龙的《欢乐英雄》,在偷看时被老师没收了。租一本书要十元押金,对我们学生来说是很大的一笔钱,为了能把押金拿回来租更多的书看,聪明的闺蜜就从家里拿了一本万年历,偷跑去老师办公室‘偷梁换柱’,把真正的武侠小说偷换回来。”因为武侠小说看得多了,步非烟就有了自己写武侠的冲动,最终步非烟成了具有一定江湖地位的玄幻仙侠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与幸福的70后、80后相比,90后、00后是“最不幸”的一代。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90后、00后几乎不知道武侠小说是什么,他们的时间大多被学习占据。偶尔即使有一定的娱乐休闲活动,也几乎是玩电子游戏、看动画片或者漫画书,即使看电视剧大多也是看韩剧或欧美电影,与中国土生土长的武侠小说距离越来越远。对此,步非烟表示:“这不是武侠小说的问题,而是一个阅读面的问题。因为现在的人生存空间几乎被切为碎片了,都不爱读长的作品了。但这个问题迟早会得到解决,社会飞速发展,仓廪实而知礼仪,当人们有了更多的消闲时间之后就会重归阅读,金庸、古龙的这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就会有人看。”其实,无论看不看武侠小说,只要社会上始终存在侠的精神,这就足矣!

本报记者 王雪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