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6日台湾新闻报发一散文!~

(2011-09-07 12:14:27)
标签:

台湾

泥土

河床

新闻报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9月6日台湾新闻报副刊发一散文,据说这报纸没稿费,所以欢迎文摘杂志转载。

回不了故鄉的石頭
2011-09-06

吳安臣

    在我的潛意識裏石頭都是找不到故鄉的精靈,也許它們太沉默了,也許它們太普通了,也許它們太醜陋了,於是它們被遺忘在地球的角角落落,只能很孤寂的呆著,喪失了夢想和希冀,把所有的感覺都掩藏在硬化了的殼裏。所以我們看到的都是冷漠。那些滾落在河床裏閃著刺目色彩的石頭,普通得讓我們對之不屑一顧。這兒曾經有一種說法,“杉陽的倒流河,雀飛都不落”。一個石頭連一只小鳥的腳步都留不下來,我不知道這叫不叫悲哀?一條河,不,應該說這個鄉鎮裏有許多這樣的河,河床裏鋪滿了許多這樣的石頭。

   據說以前這裏和別處一樣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高大的樹木濃蔭蓋地,溪流潺潺,人們把這裏稱為“魚米之鄉”。說到魚米之鄉我們的腦海裏會蹦出許多優美的字眼,因為民以食為天,只要是有好東西吃,而且是這些好東西又較多的地方,自然會讓人心向往之。可以想象以前的杉陽是一個多美麗的地方。而那些石頭那時肯定還在山裏的某個地方做著一個亙古的夢,即使有個別心癢的石頭,一心想往外面跑,去外面看看那花花世界,它也只得把夢想埋在了心裏,因為走出大山,對於埋在山裏的它將是今生無法實現的一個幻想。但還沒等它們死心蹋地地在山裏過完此生,一場接一場的山洪之後,它們就和別的石頭們開始了背井離鄉的旅行,那些想用雙手抓牢故鄉衣角的石頭也在洶湧的山洪裏放棄了最後一絲希望,它們在洶湧的洪水的裹挾下,盲目的向前,再向前。它們身上的故鄉泥土被沖刷得幹幹淨淨。連一點故鄉的泥土都失去了,即使若幹年後能回鄉,那也將是一條迷途的歸返。沒有家園的石頭,最終也只能把一切都埋葬在異鄉的泥土裏。

    今天我見到的石頭,無規則地被農民堆在一旁,在地邊,我們稱之為石牆。石牆都是那些被剔除出土地的石頭,它們礙手礙腳,把犁鏵磨得殘缺不全,把農民的腳硌得生疼,甚至個別鋒利的還會把牛的蹄子劃破,於是農民們在扔石頭時分外用力,能被堆在路旁算是一種幸運。一個曾經在山裏的石頭就這樣被人們扔來扔去,沒人去理會這些石頭來自哪裏,為什麼我們的土壤裏會有石頭。找不到故鄉的石頭,在一塊異鄉的土地上被人們的手扔在了流浪堆裏。

    有些石頭被人們拿去舂牆,在不斷的擠壓下,它們和陌生的泥土結為一體,真的成了一塊塊無法動彈的無生命的石頭。在不斷的杵棒的敲擊聲裏,埋葬掉自己。在一堵靜止的牆裏看著黑暗,看著不斷老去的歲月。

    而另外一些石頭則在強烈的陽光下分解,不斷地被風搬運著,炸裂聲裏把身體交付給一塊陌生的土地管理。它們想依附一灣清泉,但它們沒這麼幸運,它們被陳列在河床裏,被暴曬在陽光下,然後又在清冷的月光下悲鳴,唱一曲又一曲返鄉的歌,但歲月老去了,回鄉的路卻越唱越長。而有些在河床的深處,一直在不斷地碰撞中和泥土結合,最終把自己完全的消解在泥土裏。

    石頭在別的地方被人們稱為朝聖者眼裏的標志和心靈的伴隨物。它們在我們的腳下散開,又陌生地聚攏,圍繞井口便成了清泉,在地下匡複羽毛和鳥的殘肢就成了化石。但我眼前的石頭沒這麼幸運,它們在不斷的遷徙裏喪失了本來的面目,失卻了本身的顏色,它們一樣不是,只是石頭而已!

    石塊有時被稱為人類真正的影子,靈魂和歸宿、力量的永恒象征。在別處我想撿起一塊石頭,你會感到激情和重量,因為這時我們的血管和石頭的血管就相通了。我們的肉體,皮膚成為石頭粗糙的外殼,整個身心彌漫著泥土的真實和氣味。但此刻我眼裏的石頭沒有給我這種感覺。它只是一塊找不到故鄉的殘缺物。

    石頭在我的眼裏分解著,把自己埋葬在一塊異鄉的土地上。聞著異鄉土壤的腥味,連靈魂也找不到返鄉的路了。因為在不斷的奔走中它們沒法把故鄉的泥土帶在身上。它們沒資格談回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