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心的火在灵魂中燃烧——评吴安臣散文集《草从对岸来》

(2011-06-28 01:07:56)
标签:

吴安臣

云南

草从对岸来

语言符号

文化

分类: 原创杂文

     美源老弟和我见面次数不多,彼此为生计,工作都比较忙,但是即使这么繁忙,他仍然在繁忙之余反复阅读拙著,写下了这篇深刻透彻、力见纸背的评。这篇评说实话让我心里有了安慰,但更多的是惶恐不安,甚至有点惴惴,我知道他是出于激励我才这么写的,云南比我优秀的作家太多了,扳着手指也数不完,我对他的由衷赞美表示衷心感谢;对他提出的意见会悉心接受。也祝愿我这位诗人兼评论家的老弟佳作不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03e9f0100sy2l.html

               内心的火在灵魂中燃烧

                                        彭美源  ∕文

 

穿过时间的烟尘,我和时代的预言家吴安臣进行了一场零距离的对话。

吴安臣不仅是作家中的鼓手,也是云南这片红土高原上的一面旗帜。他掌管着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脉搏,向人们吹响了走向未来的号角,为这个社会起到了积极和推动作用。

可以说,吴安臣过去的作品充满苦闷、忧伤和疼痛,在文学复兴的语象上渐渐转向哲理的沉思,是对生活与生命的一种沉思和反省。从他的散文集《草从对岸来》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吴安臣真正地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以及内心深处的秘密,无疑是这个时代赐给人类灵魂的礼物,给人以某种新的希望与力量,让人的内心充满愉快,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智慧宝库书,高于精神,低于物质。

透过吴安臣内心世界发出的呼唤,字里行间地流露出人世间的冷暖,奔流的生命历程中他用疯狂、失落、惆怅、焦虑、挣扎、寻找的感情浇灌《草丛对岸来》一书中,强调和摆脱内心深处的矛盾,展示了生命内部的冲突。这不仅仅是我们一代人寻找灵魂归宿和忏悔过往行为的单个思想,而是整个人类对社会的一种“具象”的心灵图画。

                                                              

                    打开灵感的想象密码

 

季节的阳光,独自在云之南的高原凝默。目光在吴安臣的散文集《草从对岸来》中静默,生命流失在时间的风里,感知躲闪不及的岁月,无声地打开内心世界的天空,让记忆走进吴安臣的心灵花园,欣赏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在过去的旧时光中,因为文学缘故,彼此对文字有着共同的爱好,我与吴安臣有过几面之缘,知道他对散文情有独钟,于是有了这本《草从对岸来》散文集。透过他内心世界发出的感叹、疼痛、困惑、沉吟、思索、凝望、怀想、追求、欲望、飞翔、苦楚,甚至喜怒哀乐的呐喊,发现其散文容纳市井万象,宛若岁月中永不息的灯盏;其语言符号充满生命意识,对生活与生命的深刻认识使其具备一种超然体悟,并以个性鲜明的创作经验和审美观念,其散文从文本质量上产生了根性的变化,摆脱和超越过去的文风笔法,打破了当代散文格式的凝滞局面,更加强调散文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吴安臣的散文,可以说是对生活疼痛的再现,也是生命个体对现实生活的碰触。因此,其散文中存有与社会错位产生共鸣的内心失落。因而,这本散文集来自吴安臣的内心深处,他能从“自发”、“引导”的角度出发,在思维观念上大胆地思考问题,发挥创作优势,标新立异,在碰撞和冲击中开发智慧,打开灵魂的想象与构思空间,让更多具备生命意识的语言从自己的笔下流露出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和欲望,并让人产生兴趣与共鸣,这正是散文家吴安臣的高明之处。

当然,不可否认,吴安臣的部分散文语言素材来自他平时的勤学苦练,甚至积累和先贤智者留下的精神财富。但在写作过程中,吴安臣始终坚持以个人经历反映社会实情,保持特定词语的个性。

 

向往人生中的词汇

对文学评论有所研究的人会发现,散文家吴安臣的作品形式与内容俱生,技巧与真情同在。其作品读来轻松愉快,文字隽永富有感染力,形象驾驭妥帖,准确生动,能让人产生一种感性的思考。但不可忽视的是吴安臣在散文写作中力求创造新的审美观,构建出独特的散文模式,积极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情感和新人新事,以此来架构自己的散文世界。

其实,在现实环境中,很多作家都缺少一种创新意识,思维不灵活,他们的观念一直停滞在过去的旧时代,始终走不出陈旧的模式和框架,无法创造出新的、自我创新的文本范畴。当然,他们受过去文化体制的影响,加之创新和革新观念落伍,导致他们一生都看不到阳光,永远在黑夜里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吴安臣有着清醒的创作头脑,能与时俱进,把握未来,他的心比宇宙广,比天空深,容得下许多“矿物质”,甚至是“矿石”。我想,在这里不用多说,人们知道像吴安臣这样的作家实在少得可怜。因此,我们呼吁新时期的文学先锋,在创作轨迹上要跨越时空,不受外来事物的干扰,不能只满足于当代文学视野。

优秀作家吴安臣在散文事件叙写、人物形象刻画、表现手法、结构支撑、语言符号等方面都有过人之处。他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敢写人之所未写的思想、情感、形象;他有独创的艺术表现,使作品语言带有时代的疼痛、呐喊、呼唤、明快而又具体形象生动;他有独到的思想见识,能直接或间接地提炼生活、进行概括、凝聚意蕴。臻人生之至境,追求艺术的极致,是作家吴安臣所奋斗的目标。

翻开吴安臣的《草从对岸来》散文集,高原的阳光与白云,草汁般地流了出来,优美的语言文字及深厚的文字功底,婉转而含蓄,像对岸的花草,能瞬间熨帖人的心灵。相信多年后的某天,在知识的海洋,被后人向往和收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词汇。

 

与众不同的模范作家

吴安臣的《草从对岸来》一书,可以说是他人生的舞步,时光伴着他在生活中赶路,语言符号决定他此生的前途,这是命运的安排,是生命留给他的财富。这本散文集分为静水清音,笔走偏锋,萍踪江湖,亲情依依四辑,体现了作家吴安臣深入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感受人间事态的微妙变化。疼痛让他领悟时光带来的福祸,于是他以个人独特的语言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探索。

散文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它是一种具有较为复杂的内涵和外延的文体,对散文文体自身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是一个作家创新能力的表现。头脑聪明的吴安臣在散文创作上力求变革和创新,在转型与开拓上下足功夫,他不断思考散文文本形式的解构与重建,对自己的创作思路作了一个新的定位,寻找属于自己的散文语言和文本认识。只要有心的读者,在吴安臣的文字中留步,放慢阅读速度,聆听他用散文说话,你就会被他的行为所感动,甚至被他的思想带走;或者,你会在他幽暗的后花园中找到自己埋藏多年的词语。

让记忆的相机放到吴安臣的语言符号中,想象其语言材质的吸引和守望,凝视的目光会让我们聪慧、明智、兴奋。在吴安臣的笔下,语言似乎有种冲动,会向往内心的充实和追求的渴望。通过吴安臣的文字符号,他的作品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因为他内心的符号干净利落,没有烦躁、虚伪、消极、失望、夸张等不健康的东西出现,这是我和更多的评论者为之高兴的事。当然,我们希望吴安臣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写作,保持自己的文学个性,不要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对社会生活保持敏感或独特的观察,具有一个作家应有的素养与本领,从文学体验本身出发,回归作品阅读中,力求与众不同,在这个时代起到模范作用,这才是每一个成功作家应有的特长。

 

内心的反省与疼痛

也许,我笔下的文字是一个不专业的“解说员”,不具备评论者的资格却在这里指手画脚。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小说家也好,散文家也罢,都应该具有成熟、稳重、开放、包容、冷静、淡泊的品格。为此,我们看到吴安臣在自己的作品中旗帜鲜明,个性独特,对事物一针见血,文风和观点能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所以,吴安臣能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发展成一名优秀的散文家,这是他多年努力奋斗的结果。这种转变需要时间、意志的考验,这也恰好印证了吴安臣数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和刻苦拼搏。

吴安臣的文字沉重、疼痛、坚硬。其语言像石头一样落在我的心里,让我久久无法平静。我想,这些带有呐喊的符号,富有情趣,耐人寻味,值得思考和反省,会对时代与社会起到警示作用。

我们从吴安臣的散文作品中,感知他内心发出的信号和疼痛的声音。那是他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出的呐喊,是他对社会、对生活、对世俗的喜怒哀乐做出的抗争与宣告,是他警醒自己和他身边的人,是他摊派人生的一种方式。也许有人认为,这些词语过于悲悯、忧愁、或者太绝望伤感,但我的看法刚好相反,如果一个作家的文字太苍白,没有艺术味道,我想他的作品将难以打动自己的读者,更不可能会为这个时代做出贡献!

 

生命中没有岸的船

对事物和生活具备深远而具象的理解和把握,敏锐地观察和发现语言符号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勤奋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才能完成的使命。当然,作家不是万能的,但作家一般都会追求语言文字化、符号多元化与情感诗意化,力求达到语言真挚、纯朴、清新、拥有自己的特质,有高度和厚重感,为时代呼唤真、善、美。

在这里,我不想一一解说吴安臣的散文,但我很高兴看到他的散文情感世界中流露出来的真情、苦难和乡愁。这些语言符号正与我们进行一场内心与灵魂的对话。或许,这不符合评论逻辑,但我深信那些保持沉默的文字,会以哨兵的姿势,诠释它的意义和作用。

到目前,尽管我对吴安臣的过去不了解,但从他的散文作品中,我读出了几分艰涩。内心的苦楚与困惑,并没有绊倒他向往的文学梦,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梦想就像生命中一条没有岸的船,人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荡漾,于是,文从心中来,笔像波浪般。

 

内心语言呈现真善美

最后,我希望作家吴安臣有时代紧迫感,低调做人高调作文。文本质量从外部向内里延伸,多寻找与散文本身有关的词语,力求文本与创作内容紧密相联,准确形象地把握运用相关词汇,文本价值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其次,我觉得散文文体,应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尽可能用特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通过打磨和筛选后形成自己的语言,用真、善、美来呈现,以引起读者共鸣,让自己的散文达到最高境界。同时,在散文风格上,彻底摆脱轻、浅、柔、弱的状貌,语言上有现代意识的突破性,部分作品虽然个性鲜明,但有创作作品单一,同质化现象夹杂其中,自我文本意识有待突破,从根性上求变。

生活的苦楚无奈,是追求人生目标的开始;上帝的安排,命运只能接受和依顺;苦难告诉我们,甚么是坚强和战胜。

 

 

 

                                                                                                            2011年6月20.昆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