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疾风知劲草(感谢冬梅姐!)

(2010-12-10 14:02:27)
标签:

安臣

草从对岸来

竹签穿起的母爱

紫陌红尘

寂寞林园

分类: 原创杂谈

 

  疾风知劲草
  
  ——读吴安臣散文集《草从对岸来》
              文/李冬梅
  

    这本书终于被我捧在手心了,在这个收获的季节,它是一枚沉甸甸的散发着芳香的果实,放在我的案头。
  
  读安臣的文字时,我忽然觉得心里很疼,他的字是有重量的,沉厚,坚实,像一块布满伤痕的石头落进水中,一下子就坠入心底,沉沉的,久久难忘。那被荡起的一圈圈涟漪,一直浮漾在我的周围,会让我在不经意间被触碰一下,轻轻的,似有若无,却一直在那里,无法忽略。
  
  这本书封面跟文题颇为相应,是浓浓的绿色,一种源自于草的颜色。它看起来平凡,但是却于浓淡相宜间诉说着源自于生命的蓬勃旺盛。草,是土地上的平民,不高大繁茂着睥睨众生,也不姹紫嫣红着哗众取宠,它选择了随遇而安,风把它带到哪里,它就在哪里成长,不论土地是贫瘠还是肥沃,它所做的,只是扎根,长大,捧出属于自己的一抹繁旺的绿。所以,我喜欢草,喜欢它的淡,也喜欢它毫不喧哗地绿遍天涯的气势。
  
  这本书被分成了静水清音,笔走偏锋,萍踪江湖,亲情依依,共四辑。读第一辑的文字,你会感觉到一个走在生活深处的安臣,他时而走在故土,时而沉入某一个行走的瞬间,时而又在画与音乐中寻求一份源自于心灵的安然。第二辑内的许多感悟让我心动,它们源于安臣的深层思考,它们固然疼痛,却让我由此想到了蚌病得珠这个成语,如果所有的痛苦都能换来璀璨夺目的珍珠,或者也可在深味着这痛苦之后,而得到一些微薄的安慰吧。我记得作家周晓枫在文章中引用过泰戈尔的一句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句话用在安臣的身上是多么合适呀。他走过了那么多坎坷,也许有许多荆棘把他的脚扎出了血,有许多棘藜把手心划得痛入骨髓。但我想,他一定有着和她一样的感受由几个字词形成的魔咒,足以打开神明看护的乐园,或者把悲伤中的灵魂运往寂静的安息地。用心书写的文字,有让所有灵魂跟着一起悸动的力量。第三辑被称为萍踪江湖,萍,浮萍,生于水中的植物,随水波流转,难以把根扎到泥土深处。或者难免寂寞,难免孤单,但是,在这飘来飘去的过程中,难得停留下来的那一刻,反而让我看到了难得的宁静,或者还有一些苦中的甜。亲情依依,依依不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亲情是所有写作者都常常书写的题材。正如安臣所说,又有哪一种东西能替换下那份厚重的爱恋呢?这一章中,让我觉得特别心痛的就是《竹签穿起的母爱》,如果说我们身体内的血管是一条条小小的河流,那么,它千丝万缕的源头,就藏在博大的无处不在的亲情中。她的隐隐作痛又怎么能不刺痛我们的四肢百骸,又怎么能不让我们深刻在记忆深处?
  
  这些文字,每一辑里的侧重点各自不同,但又不是泾渭分明,在它们的内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寂寞林园》是静水清音这辑里的一篇短章。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应该是一次游历之后的文字吧,可是又为什么没有归入萍踪江湖呢?果然,他并没有单纯写他一次出行时看到的风景,而是写了园林很少被提及的清寂,他在文末写寂寞着的,忘却着的,其实是我们的心。是呀,天之外,月亮何曾圆缺,那感叹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是我们多愁善感的诗人。而那敏感着的,是我们看似坚强的外表下那颗柔软的心。我常常想,安臣的寂寞,或者正来自于他自己的梦想,他有一个很大的关于江湖的梦,但是,举目四顾,在这茫茫世间,哪里才是江湖的彼岸?他的空落茫然,或者正来自于他向着理想地行走的路途中。踽踽独行的追寻,是需要隐忍需要直面寂寞的勇气的。马雅可夫斯基说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我时常用这句话自勉,也希望可以把这句话送给安臣。世事苍茫,我们都不过是一株行走的草,寂寞难免,但一样要坚持着,享受阳光,也承受风雨。
  
  这几章字,我最喜欢笔走偏锋,这个词凌厉,孤寒,不合群,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他写:一转身全世界都变了,所以古人才会说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人生轨迹就此改道,跌入往事的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转身成了追悔,转身间爱人走远,亲人离散,紫陌红尘,红颜青丝染白霜,童稚少年成老弱,人生在转身间如饮隔世的苍凉。《转身》他写世事的变幻莫测,底色一样是灰郁苍然的。是呀,我们无法同时踏上花园中的两条小径,在人生路上的某一次小小的转身,一次不经意地选择,也许就完全改变了既定的方向。紫陌红尘深处,我们的渺小或者和蚂蚁没有什么分别,也许一片叶子的移动就改变了位置。命运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它一个暗示,我们就被轻易引领到了不同的路途。可是,即使我们不转身,世事就不会有变化吗?命运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只有它知道下一步到底应该呈现什么,我们都只能像个听话的观众,乖乖地等待它捧给我们一个永远猜测不到的结果。
  
  安臣的文章,并不用奇谲的语言突兀的修辞来打动你,它的字像铁,粗糙,质感,有重量,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本书中的气质,钝,闪动喑哑光泽。沉进去,你会在那字里行间无处不在的飘泊感里,体会到他一往无前的气势,体会到他在酸楚过后的昂扬。
  
  读过《草从对岸来》,我常常会想:如果安臣是一株草,他现在或许还没有扎根,还在疾风冷雨中执著地前行。但我记得那句话——疾风知劲草。柔韧,不屈服,是他的风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并不遥远的某一刻获得一处扎根的土地,并且长得越来越繁旺。

     李冬梅:笔名:齐未儿,喜欢读书写字,在《山花》《散文百家》《粤海散文》《云南日报》等国内知名刊物发表有数十篇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