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草的姿态生活,靠双手改写生命之春

(2010-12-10 12:15:31)
标签:

吴安臣

春日里

草从对岸来

散文集

刘春娥

杂谈

分类: 原创杂谈

和春娥小妹认识是通过挚友水山的博客,同时感谢新浪博客,人与人的相识和欣赏真是件奇妙的事情,当她收到书后曾经说过一些读书的感受,我俩短信里也交流过某些篇章的写作体悟,本以为她只是随便说下一些片刻感受,殊不知忙碌之余写下了这篇感人的评论,感谢春娥小妹。        

以草的姿态生活,靠双手改写生命之春

------读青年作家吴安臣散文集《草从对岸来》

 

收到青年作家 吴安臣老师赠送的散文集《草从对岸来》已经有好些日子了。心里感触很多,一直以来心里总想着为这本书写点什么,却迟迟没有下笔。只因我总担心自己这拙劣的笔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我心中的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毕竟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写作水平有限。比起心中的很多无法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感触,用键盘敲打出来的一些文字还是显得太苍白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谈一点点我的感受,也许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和到位,但确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

《草从对岸来》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美纪实散文集,它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美的享受,更多的是对人生、现实社会、情感等诸多方面的深深思索。文章集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哲理性、故事性为一体。从形式上来说,虽然它是一本散文集,可它具有诗的优美语言,小说的故事性和叙述笔调,更兼具有散文的形散神聚,自然飘洒之性格,让人读了回味无穷。

全书分“静水清音,笔走偏锋、萍踪江湖、亲情依依”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静水清音”以写景为主, 文风 散发着清新,自然的味道,读起来让人感觉很轻松,似乎能闻到一股泥土和青草的清香;而“笔走偏锋”有一部分是回忆童年时候的坎坷经历,也有一些别的对景、物的感想。有沧桑凝重之感、有辛酸的味道、更有一些哲理蕴涵其中。“萍踪江湖”,以作者飘零于江湖经历的一些事情为主线,无论是写动物还是乡村、童年、城市、桥、羁旅……经历过的一些难忘的事情,都作为写作的素材信手拈来。作者走过的足迹顺着他的思绪由文字直接抵达读者的内心,引起很多对人生的思索。“亲情依依”充满作者对继父、母亲、妹妹、叔叔、舅舅的深厚感情,故事具有纪实性,人物鲜明生动,内容真实细致,让人读来潸然泪下。

读此书,我的第一感受,作者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如诗一般美丽。文集第一部分“静水清音”:《春过小院》开头写道“今年的这个春天在我的小院里不再潦草,她的脚步放慢了,驻留在小院一角静静地像子夜的花轻轻地绽放着。”“春天、潦草、脚步、子夜的花绽放……”这些无疑都是具有诗化的美.而结尾写道“当春天在眼里不再潦草时,我也看到了收获的希望,原来这双手是可以改写春天的。”这样诗话的语言中又蕴含着饱满的人生哲理。看到了春,也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明天的希望。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付出辛勤的努力,靠自己的双手是可以改写春天,改变环境和现状的,通过读一篇看似写景的散文,我们却读出生活处世的道理来了.

《剪辑乡村之秋》里写到“如果说翠竹是让人感觉平静的,那么柿则是乡村燃烧起来的火苗,热烈而奔放地在枝头招摇着,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秋则树端红柿燃火苗。望着火苗,如果你是在外的游子,这火苗一准会让你掉到思乡的焦渴里去。”把柿子比喻成燃烧的火苗,形容形象生动,而形容思乡之情却用“焦渴”二字,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思乡的热切。作者描写柿霜是这么写的“一抬头,有时就会触到那柿上的霜,软软地落在你的额头上,那刻你会把柿和一个略施粉黛的女子泼辣的眼神联系在一起……”把柿和一个施了粉黛女子泼辣的眼神联系在一起,多么贴切而又巧妙的比喻啊,让人忍不住去遐想一下如此有着泼辣眼神的女人是怎样的娇美。

《琐忆两位老师》作者运用了很细腻的细节描写,将两位老师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出来,语言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尤其是描写语文汤老师的部分很值得一看。您看,写汤老师身材矮小的这一小段“知道越帮越忙,于是有人抬了凳子给他,他爬上去岌岌可危的...草图终于画好了,看到汤老师从凳子上安全下来,我们都长舒了一口气……”,写汤老师对红学的痴迷,“接下来汤老师开始带领我们游览迷宫一样的荣国……那刻简直怀疑汤老师去过那里。”俏皮的语言,轻松的语气,把一个可爱又有点迂腐的语文老师描写得栩栩如生。“下课了,我们互相打趣时在说”喂,我们现在在荣国府的哪个位置,需不需要呼救?读了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一群活泼可爱而又关心老师的孩童的调皮天真神态都给活脱脱地刻画了出来。

“笔走偏锋”部分集中写作者自己童年时期经历的一些记忆。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该部分作者以自己童年时期的坎坷经历为主线贯穿于散文当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和语言上的修饰,似讲故事般用很平白的娓娓道来,语言自然朴实,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让人感觉是在读小说,听人讲故事一样。他在《迷失的布谷》的开头写到“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在春日里听到过一只布谷鸟不停地叫唤,那叫声破有节奏地直击我这个无眠人的耳鼓……读着就让人感觉很是凄凉,而结尾“今夜在布谷鸟的叫声中我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只布谷,我想追寻着它去寻找我的路,哪怕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返乡之路,我也愿走,但前路很遥远,遥不可及的远。”两者前后呼应,作者运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平淡朴实的语言,由谈布谷鸟引申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来,读来苍凉万分,令人忍不住跟着笔者的思绪而叹息落泪。“走在月色下,布谷声响在远……以至我看到了那片被它的血染红的月色。传说中的杜鹃啼血在今晚把整个夜空笼罩在一片暗红中,红色月华一直流向我的内心……”通过布谷鸟的啼鸣将一个游子四处飘荡流离失所,沧桑无奈凄凉的心态淋漓尽至地描写出来。

“萍踪江湖”这部分,一听标题,就知道可读出作者感觉自己似一叶浮萍飘荡于江湖的心态。因此内容也多数围绕着作者辗转飘荡的脚步而写。从文字中可看出,作者具有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又有着与现如今的世道污浊的风气,深痛恶绝,不愿同污合流的高洁品性,也有对现实生活感到无奈的沧凉心态,更让人读出了一颗至情至性的外面看似坚硬,其实却非常善良柔软的火热之心。漂泊的辛酸和无奈,迷惘、困惑,现实社会人情的淡薄,冰冷坚硬读来让人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城市五题》就是典型的代表,“我悬浮在城市的水中央,越来越孤独,冷风吹动我内心的悲鸣声。“今冬特别冷,好象城郊的某个地方已经下雪了,冻风时作,淫雨霏霏,宽阔的路面车水马龙,而我前行的路曲折蜿蜒,没有向导。在一片泥泞中我的思索陷入僵局,我知道我已经在一片城市的沼泽里,最后的腐朽似乎也离不开这片沼泽,腐朽似乎最合时宜。”直逼现实的文字,很直接地反映出了当下社会的一些陈腐现实。“是同一块天,但人变了,心变了,一股涌动的暗潮在改变着我们的某些热,良知被晾晒在冷漠的沙滩上。”表达了作者热切渴望能唤醒周围某些麻木冷漠的灵魂,呼唤社会上能存在爱和温暖多一些的心态。“有一天我会老去,不是因为城市整夜不睡,憔悴了,而是我的心在这个城市中老去了。还有人会像我一样,我清楚,这些都是这个不眠城市给我们安了宿命的枷。再次睁开眼睛,城市依然醒着,而我却想睡了。”很多的飘零之感,却是现如今社会很多人的心情,和面临的残酷现实,现实很无奈,想改变却感觉很无力。《弱者的城市》表达了作者深切地关心生活在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表达出了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弱者的城市充满了欺诈和艰辛,但是还是有无数的弱者来这块土地上寻找着自己的黄金,把这片土地当做他们的热土,他们也许背负的希望太多,所以在城市里行走起来异常的沉重,那沉重的步伐像踩在我的心上……”当他在文中提到了搬运工人、民工等底层劳动被人误会、歧视时,我落泪了,因为我想到了我曾经做过建筑工人的父亲及曾跟随他一起在工地上吃、住、上学的那些时光。他们是这个城市最辛苦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很辛苦,工资很低,社会地位也很低,被人歧视,被人冷落,可是他们却是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耕耘,脏了自己,累了自己,却美了城市。城市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但是城市的人们看不起他们,多么真实的文字啊。

《乡村短语》里描写甜荞花是这样写的“像火上落下的一层雪,把冰冷的旷野燃烧了起来。这片雪在火光里跳动。”把荞花的白比喻成火上落下的雪,把荞杆的红比作燃烧着的火,异常形象生动。最后两段“我回来了,踢着一块石头,我想把这块石头踢向春天;我回来了,我寻找着那片结着清霜的桑林;我回来了,我试图用我柔软的手掌触犯一下仙人掌;我回来了,我只想在火一样的甜荞地里寻找一片火苗。月光下我看到甜荞的红色茎杆引来了春天的鸟鸣,耳际已经能听到春天里水流的声音。”运用排比的手法,节奏感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以诗一样的语言巧妙地将作者自己轻松欢快的心情与季节、景色联系在了一起。

“亲情依依”里作者写亲情的文字更是感人至深。尤其写母亲、继父的文字感人至深,让人读了忍不住跟着落泪。我个人一直以为,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是否用了多少华丽语言和独特手法,只要是用心写出来的,发自真情实感的文字,能打动人的文字,让人忍不住跟着笑和哭的文字就是好的文字。而吴安臣老师的文章就是这样的。<<夕阳挂在梨树稍》开头写道“望西山岗时发现夕阳挂在了院里的那棵残损干枯的梨上,如一个无法缝合的圆。”关于夕阳的古诗我印象最深的是“夕阳无限好,总是近黄昏。”当时读了后感觉心里无限的失落和遗憾之感,但对夕阳具体是什么模样什么概念。同样是写夕阳,吴老师写的夕阳,更能勾起我的一些具体的想象。结尾“送完探亲的客人,望西边斜阳又攀上了那棵梨树,发出褐色的光,暗淡着我的心情。多希望那斜阳慢点下去,但是夜幕很快就吞噬了夕阳,我的祈祷似乎毫无用处。”前后呼应,通过对夕阳的描写,烘托出了笔者内心的凄凉和伤感无奈及对父亲的无限深情,让人忍不住位之动容。而写母亲的《竹签穿起的母爱》中写母亲为了供孩子上学卖烧烤,不小心被竹签划到手,手指受伤流血,本是一件说起来似乎很正常的小事情,却让人读了忍不住跟着心疼起来,一个勤劳、伟大、慈祥的母亲就通过这一细节被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结尾“哲人说,母爱是最无私,最珍贵的爱。诗人说,母爱是最动人,最伟大的爱。而我说竹签穿起的母爱最绵长。”开篇点题,很朴素的句子,却是让人读来热泪盈眶的文字。

草,在我记忆中,在确切地说在大家的记忆中,都是坚韧不拔,生命力很顽强的植物。古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在我的理解上,吴安臣老师就是一棵顽强不屈的草。他幼年就父母离异,而后跟随继父到他河南生活,继而母亲又离他而去,丢下他一个人在只有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继父的异乡生活,他饱尝缺乏母爱和思念之苦,品尽人世的诸多辛酸,稍微大一点,踏上返回故乡的路途寻亲,却没有寻找到母亲,而找父亲的故乡,生父却已经去世了。多么令人辛酸的经历啊,可谓万千坎坷。他从生活之河的对岸走来,历经诸多的风雨和磨难,却依然昂着头微笑着生活。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我想吴安臣老师所经历的一切磨难都是上苍对他的一种磨练与考验吧。正是因为有这些童年时期的坎坷与辛酸经历才积累了他的诸多写作素材,过去的一切苦难在今天来说都成了他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想,也许吴老师那样的情况,如果换作是其他人或许是我,也许遭遇那么多的困难和曲折早就自暴自弃,堕落沉沦了。他却没有因环境而屈服,没有因此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没有失去努力奋发的志气,因此,他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现实,他终于如他的散文集的开头第一篇所写的那样,靠自己这双手改写了整个“人生的春天”。

读了《草从对岸来》后,我感觉自己似乎也成熟了许多。它教会了我一个道理,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要低头,想想草的坚韧,想想吴安臣老师的故事,我们就理由放弃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在寒冷无助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冬过去了,就是春天。依靠勤劳的双手可以将寒冷的冬改写成温暖的春天。在此我将这本散文集推荐介绍给朋友看,希望你们读到它后都和我一样能得到一些启迪。

 

 (后记:我与吴安臣老师是通过新浪网的博客认识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文友水山的博客里看到了他写的一篇文字,感觉非常不错,于是便顺着他的足迹贸然闯入了他的博客,读了几篇文章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地喜欢上了他的文字。从此成了他的忠实读者。我常在评论中亲切地称他为“安臣哥”。因为工作比较忙,平时里在网络上,我们的交流不多。有一日在QQ上安臣哥却忽然告诉我,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出版了,并要我留下联络地址,说要寄书给我。当时不以为意,心想可能他也就随意说说罢了,毕竟我们连面都没见过,谁会真的寄书给一个根本从未见过面的网友呢,可还是留下了地址和姓名。事情过了也就忘了,没把此事情放心上。未曾想到,安臣哥却是一个如此信守诺言之人,只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就真的收到了一本包装精美的厚厚的散文集,名为《草从对岸来》。当时,很是意外也非常惊喜,更深深感动于他待人的真诚。收到书后迫不及待地就读了起来,简直是欲罢不能,我几乎是放下了工作及家务事用三天的时间一口气从头到尾仔细地读完了全书,也因此,一个人捧着书傻笑了几回,更多的是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把眼睛哭肿了,还坐公交车坐过了站两次,走路撞了电线杆。呵呵,不得不折服于此书的魅力。虽然水平有限,我还是写下这些文字算是答谢安臣哥的情谊吧)

 

                                        2010129日夜草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