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首五四

(2009-05-23 10:48:14)
标签:

国人

文明棍

泽被后世

豪气

裹小脚

中国

杂谈

分类: 原创杂文

回首“五四”

文∕吴安臣

 

     转瞬间“五四”已在历史的尘烟中化为一个概念,但精神却如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间。

    “五四”的精神如一根纽带维系着近代和现代。没有“五四”或许更多的国人仍在故纸堆中皓首穷经,仍然习惯于裹小脚,大讲“三从四德”,不知道所谓的科学与民主为何物。很多人虽满腹经纶,但面对千疮百孔之中国仍然空怀旷世奇才还无法在激荡的社会中给自己确切地定位。但“五四”到来后,他们开始像逐日的夸父,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们如谭嗣同愿“去留肝胆两昆仑”,如鲁迅甘心“我以我血荐轩辕”。“五四”终成绝响,但泽被后世。

    “五四”以前的中国令人不忍回眸:兄弟萧墙吸了邪片烟的国人居然打得头破血流,外国侵略者目睹此景掩口胡卢而笑,然后行所谓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举。这些不请自到的洋大人们坐在“太师椅”上看着国人为奴隶而愉快地喷吐着洋烟圈,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甚至一个小小的列强居然有机会在太岁爷头上动土。火药没有用来武装自己,而自己的院墙却给用火药的大炮轰塌了,这无疑给国人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课,学费出奇的昂贵。但国人仍旧是国人,左脸挨了打,右脸未幸免,居然心安理得。但有那一些人愤怒了,那些不习惯于伸长脖子做看客或示众材料的人们怒了,怒涛席卷大江南北,“五四”应运而生。

    虽然找不到伸冤的地方,但我们不能被人打了就算啦。于是像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清楚“德先生”和“赛先生”为何物,但十分清楚生命诚可贵的“傻冒”青年以身试“雷”了:两千多年吃人的礼教余孽未除就有人犯险了,呐喊的声音如平地一声响雷,响彻华夏。弃医从文者,投笔从戎者……行惊天地、泣鬼神之举。很多人皆成“尧舜”,为医治中国衰病之躯寻找良方。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中国是否会像窗子上的苍蝇——前途光明,而没有出路?一时豪气和迷惘并存。那些自称来自马列故乡的洋专家开始对中国指手划脚。没有“五四”我们是无法抛掉“之乎者也”的,但有股暖风却吹开了这块自认为有厚厚一层坚冰的帝国。回望这段历史我们说中国她醒得太迟,虽然她未容许康熙再活五百年,抱着我中华固若金汤接受跪拜至今,但她毕竟醒了,人们封闭的心扉从此也开启了。

    “五四”虽然远去了,但科学与民主观念却如春风化雨入“屠苏”般植入人的心间。人们在多次的“拨乱反正”后认识到科学不是神话:不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亩产万斤粮是幻想,幻想往往会让人饿肚子。科学让人不信水能变石油或者凭借所谓的神功就能赴极乐世界,让人相信这世界没有上帝,唯一有的是自己心目中的那个“上帝”,科学让人有了一双火眼金睛,扫掉科技领域中的魑魅魍魉。每一个老百姓也不再仅为柴米油盐而不闻国事。于是有了《秋菊打官司》中那倔强、朴实但头脑非榆木疙瘩的“秋菊”,有了打假走遍大江南北的“王海”,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旁看别人如何表决,而是挥毫在选票上添上神圣的一笔。这世界不再是拎文明棍的地主老财说了算,许多事情的“生杀予夺”权也不是所谓的革命委员会说了算。时代的确变了,民主的形式多种多样,扭转乾坤的是人民,所以像阿基米德一样,给我一个支点就能将地球撬起不再是个别伟人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权力。民主不是只贴了标签或者供某几个人独享的一道特色菜,而是一道家常菜。当人们享受着科学和民主带来的好处时,会不会惠泽反刍,回味“五四”呢?

    回首“五四”,我闻到一脉陈香,血沃中原肥劲草,这段用血凝铸的历史,必将孕育出科苑与民主的奇葩,芬芳绵长。

【本文1418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