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躲银行

(2008-11-04 10:40:31)
标签:

杂谈

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巨头一夜之间变得像瘟疫一样,谁见谁躲,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而且躲得更远。

2008年9月初,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放话,要求旗下子公司对超过美国联邦政府担保上限的银行存款避而远之,停止提供保险业务。

银行存款保险一向是最安全的保险业务之一,如果连这样的业务股神都不敢接,可见形势之凶险。

消息传来,已经低迷不振的金融服务业瞬间又雪上加霜。

在巴菲特9月8日发出上述指令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的堪萨斯金融担保公司(Kansas Bankers Surety Co.)随即通知了美国30个州的1500家银行,表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将不再为这些银行提供“存款担保债券”(bank deposit guaranty bonds)业务。

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07年年报显示,堪萨斯金融担保公司当时仅有18名雇员,是美国仅有的几家提供此类保险业务的公司之一。

由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只为1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提供担保,而巴菲特旗下的堪萨斯金融担保公司可以为银行提供更高额的存款保险,因此这项业务成为银行用来吸引富有客户的一大卖点。

然而,自去年夏季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其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美国金融业逐步陷入危机,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仅今年就已有12家美国银行倒闭,其中更有8家在IndyMac银行7月11日倒闭之后的短短两个月内相继破产,密集程度空前,令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存贷款危机相形见绌。

巴菲特的担心有理有据。

堪萨斯州哥伦比亚信托银行(Columbian Bank & Trust Co.) 今年8月22日宣布倒闭时,该银行有大约610个账户的4600万美元存款可能超过政府保险额度限制,而巴菲特旗下的堪萨斯金融担保公司正是由于为这家银行的部分存款提供了保险,因而损失不小。巴菲特见此形势,不得不放弃银行存款保险业务,尽早脱身。

另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在全美8500家银行中,今年第一季度就有90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这一数字从下半年开始则又急剧上升,相关问题资产也将剧增,连FDIC都宣布计划提高对商业银行及吸储机构收取的保险费用,以解决当前储备基金不足的问题。

 

BOX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等吸储机构为保护大储户(10万美元以上)的利益,就超过政府保险上限的存款部分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在挤兑、破产倒闭等风险来临时,能从保险公司拿到赔付,以保证大储户的基本权益。

美国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建立了这项制度。因为根据美国的惯例和规定,当银行破产,不得不寻求买家收购时,收购方有权选择是否买下所有存款类资产。如果全部买下,则对所有存款人都是安全的,如果拒绝全部买下,小储户(10万美元以下)有政府保险,不受损失,大储户则将直接面临损失。银行为吸引大储户,不得不通过商业保险,为超过政府保险上限的部分投保。

目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大多数账户提供最高10万美元的保险,对于部分退休账户,这一上限提高到25万美元。

 

 

 

 

《华尔街日报》 巴菲特决定撤出这一保险市场的举动表明,大多业内人士都预感到银行的破产前景。

KBS资深副总裁查克•陶勒(Chuck Towle)我们已经决定这么做,将很快与各家银行协作实施,但巴菲特亲自抓这事完全是谣言。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希拉·贝尔更多美国银行将面临破产危险,银行业动荡局面预计将持续到2009年。

竞争对手BancInsure Inc.首席执行官Rodney Sargent堪萨斯金融退出反而是我们的好机会,他们在全美拥有广阔的业务网络,这一点很吸引人。

FDIC董事长希拉·贝尔巴菲特谨慎行事有他的道理,但从历史记录来看,目前的“问题银行”数量仍属于较低水平。根据以往经验,平均只有13%的“问题银行”真正破产,绝大多数银行调整后能重新恢复运转,或被其他金融机构收购。

《竞争力》巴菲特作为股神,不怕风险,他的每一笔财富都跟风险息息相关。但也正是因为天天与风险打交道,所以他的原则很强很明确:风险太大不做,底部太模糊不做。与次贷危机沾边的风险就目前来看真是又大又模糊。

 

 

此文刊于三联《竞争力》2008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