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航搅散东新恋情

(2008-03-25 13:31:11)
标签:

东航

新航

国航

东新

淡马锡

中国

财经

2008年1月8日下午,东方航空股东大会公布投票结果:东航引资新加坡航空方案正式被股东大会否决,举世瞩目的东新恋情终因国航插足而夭折,境外航空公司首次大规模入股中国航空企业也就此折戟。

2007年9月2日,东航与新航、淡马锡签下战略投资的框架性协议,准备以定向增发的方式完成,但自从定向增发协议签署之后,这一方案就遭到竞争对手国航的强力阻击。

在东航与新航还在谈判时,国航就通过中航集团旗下香港投资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有限”)频频增持东航H股,在东新签署正式协议后,中航有限已经坐稳东航H股第一大流通股股东的位置,为未来的投票抢得极大的发言权。

与此同时,国航还悄然借助网络和媒体造势,一时间,“新航增发价格过低”、“贱卖国有财产”等声音迅速蔓延,本已向东航颁发“通行证”的政府渐露反悔之意。而东航对此并未十分在意,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这是一个“国家批准”的方案。

原国航董事长李家祥升任民航总局局长后,国航攻势更加猛烈。开始以“中航有限”的名义多次发表声明,质疑“东新方案”,澄清媒体对于政府要求他们投赞成票的报道,随后是明确提出反对,然后又表明将提出新方案,在东航股东大会召开前一天,更特别正式地发表具体的竞价声明:若东航1月8日特别股东大会否决“东新方案”,中航有限将以不低于每股5港元的价格收购东航股份,并拟在两周内向东航董事会正式提交方案。

此时,东航再想反击,已经没有时间。

  与此同时,国航还积极与基金经理沟通,往往是东航路演的团队刚走,国航的游说团队后脚就至。最终,从H股股东到A股小股东,国航以“扎实的工作”挤走了情敌,蒙在鼓里的东航不得不黯然面对与新航、淡马锡分手的结局。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处处长苏桂锋:这件事太大了,不便发表评论。原则上,国资委一贯支持央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规律自主操作。

东航集团总裁、东航董事长李丰华:我们引资新航,不仅仅在乎价格,更重要的是我们看中了新航的管理水平。新航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可以全方面提高东航的状况。国航和我们处于同一个水平,即使他提出方案,我们也不会愿意,因为在它身上我们学不到东西。

新加坡航空:对否决方案感到失望,但公司将继续努力发展同东方航空的业务关系。

淡马锡:不会为此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到悲观。我们将继续对符合淡马锡投资规划的投资机会持开放态度。

财经评论员叶檀:东航并购之争反映了我国国资管理的混乱状态,同时也显示中国未来国资整合之路存在巨大隐患。如果漏洞不及时堵上,中国国资的并购有可能成为特殊群体利益膨胀的契机,大股东也会因为出尔反尔丧失商誉。   

《新浪财经》:东新恋实质就是贱卖国有资产。其实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根本没有感情,只是在用一点美元、欧元收购国内企业,或大赚一笔闪人,或占据大部分市场,让中国众多企业在仅剩的市场里死拼。

《中国经营报》:东航的股东大会更像一场必输的赌局,而幕后操控的“庄家”则是国航。为了“搅局”东新恋,国航煞费苦心的修炼了三剑式。第一剑:资本垫底;第二剑:舆论攻势;第三剑:法律封喉。              

《上海证券报》:要想继续推进“东新合作”,必须东新合作打破增发模式或提高报价。

《竞争力》:国航既不是爱国者,也不是国有资产的卫道士。它能够以各种手段阻击竞争对手的战略企图,说明国航已有些“虎狼之师”的味道。大国企过去给人的印象是,狐假虎威且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刊于三联《竞争力》08年第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