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著名作家刘谦为诗集《山重水复》作序

(2022-04-11 19:43:45)
标签:

著名作家刘谦

为《山重水复》作序

文学

文化

分类: 著作简介

 

 

诗人王天成出版第四本诗集《山重水复》,邀我作序,深感荣幸。

认识王天成是从网络开始的,先是成为博友。相互访问,逐渐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他的诗集《眷恋》出版后,我写了一篇诗评文章《诗歌是美的花朵》,发在自己的博客里。他阅读到我写的诗评文章后很高兴,收藏了。后来,他把文章《诗歌是美的花朵》收到了诗集《境界》中。出版后给我赠送了一本。

最近,他传来诗集《山重水复》的初稿,我仔细看了一遍。诗集分自由诗、格律诗和词三部分。继诗集《七彩梦》《眷恋》《境界》先后出版,他的诗歌创作又有了新的突破。

一、自由诗的艺术特色。

1、立足乡土,表现炽热恋情和淳朴乡情。

例如:《牵挂》,雾是轻轻的/云朵是轻轻的/落叶是轻轻的/唯有露珠的叹息/是重重的/你挥手道别//山是淡淡的/水是淡淡的/人情是淡淡的/唯有久违的乡音/是浓浓的/你离我越来越远……

轻与重的对比,淡与浓的对比,突出了你在我心中的分量。因你离我越来越远,才有牵挂,才有刻骨铭心的思念。

又如:《怀念小城》,如果把河流看作“琴弦”/小城就是琴弦旁的“音箱”/多少个夜晚/桥梁一样的“手指”/按不住“琴弦”的律动//如果把垂柳看作“小草”/月亮就是小草上的“露珠”/多少次入梦/“小草”依旧/“露珠”却变成了泪珠……

把小河想象成“琴弦”,旁边的小城想象成“音箱”,因暴雨季节时发洪水,所以说桥梁一样的“手指”,按不住“琴弦”的律动;把垂柳想象成“小草”,月亮就想象成挂在小草上的“露珠”。奇特的想象,让诗意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2、精选意象,营造意境,放飞思绪,任意联想想象。

例如:《神奇的》,/是有情感的/它不高兴时/不给人晴朗的天///是会作诗的/霞光、霓虹、甘霖/都是它发表的作品///是有灵性的/时明时暗/多彩多姿//沉默的云/“郁闷”发泄成/震天的雷声//孤独的云/“思念”酝酿成/断线的泪珠//流浪的云/“自由”飘荡成/移动的风景……

拟人的写法,体物入微,把“云”人格化,写得活灵活现。

又如:《一滴泪》,一滴泪/化解了/心灵深处的/隔膜//一滴泪/消除了/肝肠寸断的/纠结//一滴泪/击垮了/自我封闭的/块垒//一滴泪/很轻/轻得不易察觉//一滴泪/很重/重得无法承受//一滴泪/很小/小得不容沙粒//一滴泪/很大/大得包容世界。

以小见大的写法,从一滴泪中捕捉到了诗意,轻与重的对比,小与大的对比,体现了“辩证法”在诗歌创作中的运用。

3、痴迷缪斯,感悟万物,捕捉灵感火花。

例如:《寻找远方》,他乡/是故乡的远方/总戴着/云雾缭绕的面纱/多少人/把他乡当成了故乡//故乡/是他乡的远方/常伴随/或淡或浓的乡愁/多少事/也不能淡化童年趣事//睡梦中向往/地平线上追赶/寻找远方的途中/总有隐隐约约的乡音/在耳旁回荡//漂泊的心/随候鸟迁徙/希望的沃土/理想的境界/反复在脑海呈现//人的一生/都在寻找远方/却没想到/远方/一直在自己的心里。

人因不甘平庸,才去寻找远方。寻找远方的过程,就是丰富人生的过程,诗中蕴含哲理,引人深思……

又如:《版面》,把广场看作“版面”/进进出出的市民就是“文字”了/舞蹈的文字/歌唱的文字/呼叫的文字/闲聊的文字/观望的文字……每一个文字/都体现地域特色/每一个文字/都彰显城市精神//文字和花草产生了诗情/文字与树木形成了画意/文字同文字产生了共鸣/新时代的动态“版面”/谁人能排?

排版离不开文字,广场活动离不开人。“文字”与“人”两个意象互通,“文字”与“花草”和“树木”交相辉映,形成了新时代的动态“版面”。想象奇特,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4、关注底层,洞察社会,提出善意警示。

例如:《得势的寒冬》,用霜试探/草叶没有反抗/胆子就大了/开始下雪//用风试探/溪流没有意见/吼声就大了/开始结冰……

表面写寒冬,实际写像“寒冬”一样的人,言此意彼,有讽喻、警示作用。

又如:《塑料花》,会场之内/高台周围/尽态极妍/一次又一次/迷惑镁光灯/出尽了风头/但不管怎么作秀/也无法蒙蔽/蜂蝶的眼睛。

表面写塑料花,实际写像“塑料花”一样的人,“作秀”最终会露出“马脚”。讽刺趋炎附势、拍马逢迎的人。

5、聚焦细节,赞美先锋,表达内心感动。

例如:《清明时节》,山作场景/雨为道具/一个细节/反复拍摄了几千年//纸钱/渲染氛围/燃烧的是亲情/祭酒/复苏记忆/洒下的是感恩//心被掏空/也无法把亲人/唤回//不管贫富/无论贵贱/悼念/或者被悼念/永远在天地间/上演……

化实为虚,虚实相生,把对逝者的悼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又如:《按下红手印》,出征前/她按下了红手印/激情澎湃的“指纹”/清晰可见//泪光中/像太阳一样的红手印/注入了信念/照亮了心空//她曾经热爱文学/却当了一名医生/她以爱心为“诗眼”/用行动写诗//红手印的“意象”/引发道别亲人的“悲壮”/创造驰援武汉的“意境”/生成遏制疫情的“诗章”//她穿的防护衣/分明是疫区“格律”/她戴的口罩/更像是战地“词牌”//没有时间吟诗/她在与病魔抗争/没有时间填词/她在同死神赛跑//她深知按下红手印/肩负的重任/她清楚这样的战斗/意味着什么//此刻/她的大脑/充满了豪气的诗句/一会儿是“定风波”/一会儿是“破阵子”……

集中笔墨,描写抗疫中一名驰援武汉的女医生。揭示了女医生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女医生的精神风貌。防护服成了疫区的“格律”,口罩成了战地的“词牌”。在抗疫斗争中,女医生表现出的责任担当,让无数人动容。

    二、格律诗的艺术特色。

1、表现乡土文化、童真童趣。

七绝·翘望

油菜清香招蝶至,梨花绽放引蜂临。

村姑翘首河边望,不见来人暮色沉。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达到了情景交融。用“河边望”“暮色沉”表现村姑不见心上人的焦急心理。

七绝·童趣

青青柳笛声音亮,啭啭黄莺感慨多。

喜看蜻蜓迷菡萏欣听同伴唱新歌。

吹柳笛,听莺鸣,看蜻蜓,观菡萏,精选意象,营造意境,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童年画面。

2、表现山水田园,四季变化。

七绝·咏柳

河畔池边常照镜树中美女最温柔

青丝垂钓明明月白絮追寻润润洲。

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当美女来写,增添了情趣。驰骋想象,青青的柳丝伸长,仿佛在垂钓水中的明月,白白的柳絮飘荡,好像在追寻湿润的水中之洲。

七绝·感

百花竞放千山秀,燕子旋飞万岭新。

细雨抒情敲古韵,春风作赋颂今人。

前两句,总写春景;后两句,分写感悟,拟人的写法,赋予“细雨”和“春风”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浓浓的春意。

3、表现自然风光,偶然感悟。

七绝·山顶遐想

苍岭围池随意浴,白云搓澡洗凡尘。

衣衫挂处无需问,天幕银钩正面陈。

大胆想象,云雾缭绕中,“苍岭”仿佛成了浴池的边沿,“白云”可以随手拿来当做“浴巾”使用,不愁衣衫无处挂,正面天幕上的弯月,正好可以当做衣钩。

七绝·书柜

远离琐事凡尘隐,幽室清修翰墨香。

不把浮名财富羡,一心研读美文章。

咏物诗,把“书柜”当人来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写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4、关心社会问题,提出善意警示。

七绝·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寻常事,莫让心空戾气存。

纬地江河皆有迹,经天日月了无痕。

劝勉怀才不遇的人,忌戾气,要心态好,逆境正是对人才的考验。看看地上的江河,天上的日月,具有纬地经天的“才能”,并没有要求别人赏识自己。

七绝·空心村

残垣断壁村街乱,人去巢空巷道凉。

可叹曾经文化站,独留蛛网守横梁。

前两句,写无人“空心村”的杂乱、荒凉,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曾经的“文化站”,现在已经是蛛网绕梁,表达出对乡村文化式微的惋惜。

5、歌颂闪光人物,表达瞬间感动。

七绝·采茶女(新韵)

歌声时把甘甜送,纤手常将嫩绿掐。

早起晚归追日月,栉风沐雨伴云霞。

前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采茶少女,歌声甜美,手指灵巧。后两句,写采茶女的辛苦,用“追日月”和“伴云霞”表现工作的忙碌。动词“送”“掐”“追”“伴”用的贴切,增添了美感。

七绝·帮扶学生

学困不曾生抱怨,帮扶岂会怕麻烦。

禾苗滋润青葱展,孤鹜离群得救援。

前两句,赞美老师帮扶后进生的积极心态;后两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现帮扶效果,展示帮扶成果。

    三、词的艺术特色。

    1、表现乡村文化式微,带来的社会问题。

例如:捣练子·留守妇,

观小路,看村前,留守乡村又一年。

思念丈夫难见面,喜通电话泪如泉

关注社会问题,描写留守妇女。第一个画面,村前,留守妇,观小路,盼望丈夫归来;第二个画面,留守妇拨通了丈夫的电话,欲语泪先流。整首词,自然流畅,语言凝练,感情浓烈,格律规范。

2、关注社会热点,聚焦抗疫前线。

例如:破阵子·人民战“疫”(晏殊体)

武汉毒魔肆虐,长江两岸苍凉。护士援助鄂,看病巡查日夜忙。真情感上苍。

单位盘查登记,社区摸底严防。疑患隔离无漏洞,万众同心肺疫攘。神州降吉祥。

上阙,先写武汉疫情;后写医生、护士驰援;再写看病、巡查。下阙,写社会各界抗疫总动员,做到了万众同心,防控严密。整首词格律规范,描写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表现出的强大凝聚力和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

好诗、好词不胜枚举,无法尽情铺陈,感谢诗人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诗人自由诗、格律诗和词艺术造诣深厚,尽管个别诗句,还有待锤炼,但已经是瑕不掩瑜了。祝愿诗人写出更多更好地诗词。

2020年9月6日

刘谦,湖南株洲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学生》杂志副主编,副编审。著有短篇小说集《腊梅花》,报告文学集《竞争不相信眼泪》,童话集《奇妙的天桥》,散文集有文坛前辈老作家冰心题词的《和青年朋友爱》、我国著名美学家王朝闻作序的《和中学生谈美》等。有青少年读物20余种。短篇童话《奇妙的天桥》被选入《世界著名童话选》,幼儿故事《大熊猫到我家》被翻译成英、法、德、日等11国文字。报告文学《5000万中学生的答卷》曾获全国少儿报刊工作者协会第二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