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牛班的春天》:池塘底看见百合花开

(2017-10-28 12:30:04)
分类: 我的影评
《放牛班的春天》:池塘底看见百合花开

《放牛班的春天》:池塘底看见百合花开


这是一部经典老电影。

上映的时候还是2004年。

很多时候都错过,如今,终于轻松地看完。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印度的《地球上的星星》。也是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就像我们现在。

只是二战刚刚结束的背景,那些土黄色的学校,那个叫派皮诺的小男孩儿,那个每周六都要去校门固执地等待他爸爸来看他的叫派皮诺的小男孩,给这部电影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时代的悲伤。

但是主角并不是派皮诺,甚至不是那个唱歌如天籁的少年皮埃尔,而是一个流落到基层校的失意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老师。其实一开始,学生们都叫这位老师、这位学监秃头的,因为原本他就秃头,我们会理解那样一群不服管教的野孩子是怀着怎么样一种心情给他起了这个外号。

情节并不复杂,甚至还有点简单。只不过在那个有些暴力倾向的孩子,为了报复,在学校故意放火的时候,才让影片的进展有些波折。其它,就是小小的紧张,因为我一直担心那些调皮的孩子们会给马修出一次什么样的不可收拾的难堪。就像有个学生本来是想开玩笑,结果却把一位老师弄的差点丧命一样。

每个学生,都是天使。即便是熊孩子,也是调皮的天使。

“池塘底”,从学校名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群被家长们几乎要放弃、无奈之中才扔到这所学校、死马当活马医式的存在。事实上,如果不是马修出现,我们想不出这群孩子的出路在哪里。也许,可以生活的很好;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要流落于社会。皮埃尔的歌声,就像从安静的旷野中传来的天籁之音,最后这个孩子上了音乐学院,成了著名的指挥家。而整部电影,也由已经变成老年的皮埃尔和派皮诺的回忆一步步展开。多少年后,当年的学生都老去了;而当年已经不年轻的马修老师们,又在什么地方呢?能让我们看到的,只有眼前的一张合影。所谓物是人非,那些真正对你好的人,会永远在心中流淌吧。

这部电影没有多少曲折的东西,没有凶杀,没有动作,没有大胸的美女,没有悬念。甚至,我觉得它有一点点简单。它就是一条小河一样,安然地流淌在小村之外。或者,它在告诉我们怎么去教育;但是更多的,它还是在讲一个平常不过的故事,一个有关师生的故事,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在二战刚刚结束的背景之下,在那辆远去的紫红色乡村客车的背影中,我们突然就莫名忧伤。

已经没有父母的派皮诺,在马修被校长开除之后,自己收拾了自己的小熊玩偶,还有一小布袋的东西,想要跟着马修一起走。这样一个每次合唱的时候,都安静地坐在桌子上,偶尔给马修递点东西的孩子,像是个让人不忍伤害的天使一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马修待他,也亦师亦父。最开始他不肯承认父母故去的事实,每周六都要站在校门口去等待父母来看他,连学校的老师都没办法,只能告诉他下周父母一定来看他;此刻的他,既然已经决心跟随马修生活,其实也是他终于划开了自己的心结,等待他的也许会是另一个未来。

可能,在我们的求学生涯,很多人都会遇到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恰巧,马修就是这样一位。他从未想过出名,但是他执着于音乐的创作,并且还发现了在外人眼里已经无可救药的孩子们爱唱歌的优点,热情地去组建合唱团,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我们很多人都会籍籍无名地生活下去,如果能够像是马修一样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出于善良的本能,还是刻意为之,总归是好的吧。

也许,这部电影更适合老师们、孩子们去看看。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可惜大多数孩子的天性最后都被磨掉,像是马修这样的老师还是太少。在几十年后的我们,看了这部电影,仍旧能够去得到一些教育的真谛。

在马修老师走的时候,孩子们从窗户投下纸飞机,漫天飞舞。

池塘底,放牛班,都有一个永远的春天,开在你的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