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耳光式辟谣”伤害的是政府公信力
(2014-03-26 11:38: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据新华社电,25日19时,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6日起开始限牌。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一些消费者还是不敢相信限牌会来得如此之快。此前,杭州市治堵办对于限牌多次辟谣。(京华时报
3月26日)
一直说不限牌,而且屡次辟谣;现在在限牌几个小时前,又突然发布消息,说要限牌,杭州市政府这种自打耳光式的辟谣,损害的其实是政府公信力。
这种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单独二胎政策出台之前,我们也多次由相关部门出面进行辟谣,说计划生育政策不会松动,可是最后事实怎么样呢?传说中的“谣言”都成了真的。在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被查处之前,面对《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的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也曾经以官方名义“辟谣”,称有关举报内容纯属污蔑造谣。
这样的事情屡次发生,人们也学乖了,甚至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反复辟谣的事往往都是真的。这就是传说中“狼来了”的故事,我们政府的公信力也便在这些“明知故犯”的辟谣式行为中,被深深伤害。
政府机关在出面辟谣之前,一般来说,自己是熟知事实真相的。比如说杭州这次限牌之前的屡次辟谣,作为民生决策者们,是不可能不知道限牌政策随时会推出的。作为职能部门,他可能有他的大局考虑,认为现在不适宜把限牌计划过早对外公开。但是如果注定要限牌,我们不如进行不辟谣的冷处理,不肯定,也不否认,这种冷处理方法至少要比这种自打耳光式的辟谣行为要“高大上”许多。
从这些事情,也可以反映出来,面对这种涉及到广泛民生的公共事件,我们传统的处理思路并不能很好地去适应现在社会状态的发展。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那种首先就想到“捂盖子”的老态做法。我们早有法律规定,谣言传播500次,就够拘留了;杭州市政府的这种“辟谣的谣言”不知道被杭州市民传播了多少个500次。但事后,也并没有人去追究这种“辟谣的谣言”的法律和行政责任。“政府谣言”成本太低,这也是一些部门敢于这样不负责任地去发布“辟谣的谣言”的底气所在。
面对这次限牌成真的政策,当初出来辟谣的部门是不是还欠着群众一个解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