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鸦区”是疏导还是变相鼓励
(2014-03-03 16:17: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去年国庆期间,武汉黄鹤楼就曾经专门设置电子“涂鸦区”来满足游客的“涂鸦”欲望。
近日,为避免古迹遭人刻画,北京市怀柔区慕田峪长城景区设立了涂鸦区,供游客刻画。(中国之声 3月3日)
中国人似乎从心底就有一种涂鸦欲望,而且涂鸦似乎还是有传统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大家很熟悉的写庐山这首诗《题西林壁》,严格来说就是一首“涂鸦”之作。大概古时的客栈、寺庙这些地方会设有专门的“涂鸦墙”,类似于今天的“微博”吧,隔一段时间会“刷新”。时间长了,挡不住会有一个文人骚客一时兴起,你比如说苏轼这样的大家,一涂还涂出几首传世名作出来。
但是到了当今社会,“涂鸦”就成了一种被大家所声讨的不文明行为。最典型的就是去年集体声讨埃及神庙浮雕“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行为,还有在故宫铁缸上刻上“梁齐齐到此一游”,而丁锦昊和梁齐齐这两个人也似乎成了中国式涂鸦行为的两个典型代表,即便事情过去了一年,到现在,碰到此类事情,还依然被我们拿出来作为事实论据使用。
黄鹤楼和慕田峪长城景区的“创新”,是变相鼓励?还是大禹治水式的疏导?其实这都不是绝对的事情。在国人还不能彻底自我拒绝涂鸦行为的条件下,这种“创新”,未免不是一种疏导的办法。但是这种疏导,却是一种很浅层次的疏导,没有涂鸦习惯的人,看到“电子涂鸦墙”或者是“涂鸦区”,或者是根本不屑一顾,或者是诱惑出了自己心底的涂鸦欲望,也涂个鸦过过瘾;但是对于那些原本就想涂鸦的人,或者习惯到景区涂鸦的“丁锦昊”、“梁齐齐”们,他们就是想在真的、货真价实的文物或者古迹上涂鸦,这些不属于真品的涂鸦区还未必就入得了他们的“法眼”。绕过“电子涂鸦墙”或者是涂鸦区,另找地方刻上“到此一游”也是很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最要紧的、我们正在做的,还是多多宣传,告诉大家这样涂鸦是不被允许的,甚至是可能引起犯罪后果的。也只有从心里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文明素质,不至于再犯下类似于“丁锦昊到此一游”这种在国际上丢脸的事情。
后一篇:爱的筵席(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