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颁奖经济”放任自流到何时?

(2014-02-16 16:20: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走进一些机构,常常会看到一些牌子上面写满了荣誉,光彩夺目。有些牌子当然是靠诚实劳动、热情服务换来的,但是有些其实是投机取巧、花钱买来的。就在今年1月11日,一个名叫“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这里颁出的奖项全是明码标价,很多与会者就是为了一块牌子,愿意花高价前来“购买”。

这是央视《焦点访谈》2月15日的报道。

央视到现在才曝光这种现象,也算是后知后觉了。

因为花钱买奖牌、买荣誉,对于许多人来说,早已经是存在了多少年的旧闻了。一些人和公司,就是指着每年弄几个所谓的学术年会之类的,然后再卖几个奖项发发财。我们有所谓的会务经济,这个就是和会务经济差不多一个性质的“颁奖经济”。

如果说央视给我们曝光了一些新鲜的东西,就是我们还真没想到组织这样一次“学会”、弄这样一个颁奖典礼,会议组织者方面,竟然能够赚到将近一千万的利润。即便是一家中型企业,一年要想赚上一千万人民币,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吧?

这种颁奖和奖项,不具有丝毫的公信力。你只要钱花到了,你一家普普通通的县级医院即便是想弄到“全国百姓最满意的十佳医院”也不成问题。你花一万,可能是一百强,两万就是五十强,三万就进全国十强了,而晋级的唯一筹码就是你给人家交了多少钱。而更可笑的是,花钱买奖的单位和企业回去之后,还能仿照这个奖项牌匾,自己再复制十个八个出来,再转卖给下属企业单位。

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存在于医疗行业。在媒体、教育、文化、餐饮、房地产各个方面,也广泛存在着这种花钱买奖的事情。不一定哪一天、哪个所谓的什么全国组织、协会就会和你打电话,告诉你被评上了什么全国十佳教授、全国最用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全国最有公信力的媒体之类,当然,话锋一转,就是你要想真正领到这个奖项,你就得掏出若干价格的银子出来。这类问题在房地产行业也相当突出,因为你相信联合国会注意到一个小地方、小城市的一家地域性房地产企业吗?但人家联合国还就是给这家房地产企业的楼盘颁发了“联合国最适宜人居奖”等各种世界级奖项和荣誉称号。联合国很忙,但是联合国还在百忙里能够抽出时间给一个小城市的企业颁奖,你懂的。

有需要,就有买卖。如果是在信息不发达时代,这类小把戏,还能糊弄住几个人;但是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社会,即便是你把宇宙十佳奖挂在门口,估计信的人也不多了。但你备不住,还是有些人或者组织喜欢花大钱买这些虚头巴脑儿的东西,以期达到自己某方面忽悠人的目的。现在最关键的问题不是确认这种现象的存在,而是在这方面,我们始终属于一个监管空白的状态。没有一个职能部门宣布对这类现象负责,基本上在这一块还属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形式,谁把人忽悠来了,钱就落谁腰包儿,基本上没人会去追究你忽悠人的责任。

理论上,即便是我,也可以上北京组织个颁奖典礼玩玩儿,掏钱请几个所谓业内专家,雇几个小姑娘往全国各地打打电话,去街头的小门店做几十块牌子,然后再找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举办个典礼,这事儿就成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没人去管我发这笔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