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减负为什么有可能不再是“镜中花”

(2013-08-28 13:13: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记者827日从青岛市教育局获悉,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从2013年下半年起,青岛将委托第三方定期对全市普通中小学课业负担进行监测和公告,这也是青岛首次面向全市进行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半岛都市报》828日)

教育部“十项军规”减负,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全面取消书面作业,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等“十项军规”。以前教育部也出台过类似的通知,但这次的措施更具体,也更明确,在单纯的技术操作上不存在以前那样很模糊的预留空间。

类似于青岛这样对学生减负引进第三方监测的做法,也是地方对教育部精神的一种呼应和具体实施。此外,也很有一些地方,在给学生“减负“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比如说厦门,早在今年年初,就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史上最严减负令”,和教育部这次的“减负十项军规”征集意见稿长得差不多。

许多人担心,这次所谓的“减负十项军规”到最后,在各方压力和变通下,难免要沦为“镜中花、水中月”。但是在各方面条件的变化下,仔细思考分析下,给中小学生减负,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操作的可能和条件。

高考指挥棒已变。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视高考?很大的原因是高考分数高了,可以上好大学,上好大学了,就意味着能有好工作。这也是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根本原因之一。这和家长期望孩子走上社会之后,能有一个好工作这种心理动力直接挂钩。但是现在是什么实际情况呢?实际情况是就业难问题一年难似一年,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找到一个如意的工作。真要算账的话,供自己孩子上大学还是一件“赔本”的买卖。在这种比较和变化中,中国人对高考的“迷信”已经大大降低。这是“中小学生减负”渐渐地拥有了推行条件的土壤。

再一点,就是决策层面的重视。在舆论日复一日、日复一年对应试教育的不间断抨击下,决策层面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应试教育的改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只不过教育体制的改革牵涉甚重,它的需要一个慎重考虑、酝酿和决策的过程。经过十几年的沉积,这种考虑、酝酿和决策也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家长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学习不再是孩子的全部。他们开始重视孩子在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开发和培养,他们意识到健康和快乐成长对孩子来说,是比学习更为重要的事情,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后有所成就的孩子未必就是当初在学校天天拿第一名的孩子,他们开始知道“情商”要比“智商”更为重要,让孩子把眼睛熬坏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课堂书”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指挥棒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决策层面的观念和措施已变,很多家长的意识也在变化,大环境在慢慢地一步步到位,这个时候,我们喊了多少年的“学生减负”就有可能真正落地,而不仅仅是以前的“镜中花、水中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