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军昱
张军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495
  • 关注人气:24,3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讽刺高考吊瓶班?

(2012-08-30 15:14:46)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高考吊瓶班,全军覆没。

 

这个在高考前夕,以一种在班内集体打吊瓶的另类方式,跌跌撞撞点燃大家对高考讨论热情的、湖北孝感一中高三的一个班级,全班没有一个考上重点大学,或者说没有考上本一。(《广州日报》 8月30日)

 

按照咱们一般对高考的理解,这也算是一种失败,或者一种全军覆没。而这个结果,相比较于为了节省时间,连补充个能量都要把地点从学校医务室乾坤大挪移到教室的“悲壮”来说,未免显得有点“悲情”。

 

大家可以唏嘘,但是,我自己不会,也并不赞成对高考吊瓶班,特别是对高考吊瓶班的学生本身冷嘲热讽。如果说围绕着高考制度而设的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的教育是一盘持续时间能长达十几年的棋局的话,那么高考吊瓶班的学生只是这盘很大很大的棋局里,一粒身不由己的棋子而已。不止是他们,我们的哪个孩子不是这盘棋局里的棋子呢?

 

好多人都能看到高考制度的不足,但是每个孩子又必须无条件服从这种制度。“不学习的女人只有两个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不学习的男人只有两个下场:穿不完的阿迪吊丝,捡不完的破瓶烂罐。”这是平顶山某高中高三学生上传的“班级励志标语”。在这种大范围笼罩之下,每个孩子从出生那一天起,他就注定了要走高考这条竞争激烈之路,在这条路的行进途中,他可能要付出患上近视、佩戴一辈子眼镜的代价;他可能要废寝忘食,在最该睡的时候不敢睡,在最该玩儿的年龄段不敢玩儿;他还很有可能在高三的时候,到教室集体打吊瓶。而最悲催的是,即使他都打上吊瓶了,他也不一定能考上一个满意的大学;而更更悲催的是,即使他能考上一个满意的大学,毕业了他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像样的工作。

 

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过了独木桥该找工作了,依然是千军万马。可是你要甩手不干了,有胆子 “高考,我不给你玩了”,你就连成为这黑压压找工作中千军万马中一员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讽刺高考吊瓶班?和我们的孩子一样,他们也只是不得不过河的卒子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