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班”的光鲜外衣之下还是应试教育的肉体
(2012-07-15 17:48: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7月12日,合肥一中“创新人才班”、合肥八中“资优生班”被当地教育部门紧急叫停。当地媒体之前的高调宣传一度让外界对这项改革举措充满了期待。据合肥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叫停原因是因为两个学校的做法不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有关规定。
当地人管这两个班叫“神童班”。
按照计划,两校招收的学生都将在16周岁以前参加高考,目标直指中科大少年班。还好是被叫停了,因为在这个指向性很强烈的目标之下,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在中国体制内的中学之下,与其说这是“神童班”,我们倒不如说这是“学习尖子班”、“学习提前班”、“学习早熟班”更为确切。
什么是“神童”?我们的教育体制是让人只把考分高的儿童称为“神童”,“神童”只是局限于学校范围。如果一个儿童从小没书念,跟着老爸学电焊,结果几年后,电焊技术比谁都好,那他是不是也是“神童”呢?在我们现行教育体制的眼里就不是,顶多就是个高级技工而已;但是能把圆周率背到天上去的儿童,在他们眼里就是“神童”;通过超常规的学习训练,能提前考上大学的,就是“神童”。
我们的教育充满了强烈的功利化色彩。在这种功利化的影响下,我们把教育目的收缩到了“考上大学”或者“考上好大学”这么一个小小的筐子里。我们是只要求“神童”考上大学这么一个看上去很光鲜的过程,至于“神童”大学毕业后能够干什么或者能有什么职业成就就被许多人所忽略或者故意忽略。
“创新人才班”、“资优生班”,再光鲜的名字也掩盖不了应试教育的肉体。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李四光、华罗庚、陈景润、杨振宁,甚至是乔布斯,这些伟大的人物估计都没参加过“神童班”;“神童班”也培养不出这些伟大的人物。在现实的环境下,在招生大战的硝烟弥漫中,合肥一中和八中的所谓“神童班”更有可能成为“尖子生提前掐尖”计划,成为学校抢夺生源的一种手段。比起一般的班级,“神童班”里的学生大约也只是会在奥数、英语竞赛、考试成绩上优秀一些而已。
还好是叫停了。否则,“神童班”梦想成真,也只是对当前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而至于指望这样的“神童班”能够培养出杨振宁、乔布斯这样的科学家或者杰出人物,与其说是一种指望,倒不如干脆点说这根本就是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