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马”还能否真正“野”下去?

(2012-05-15 13:06:20)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野马”还能否真正“野”下去?

 

    并不是真正的野马。


    这多少会让我们有点失望。有据可查的生物学记载,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纯粹的野马野生种群估计已经灭绝。


    如果邢台双凤山这次发现的是野马种群,那真是生物学奇迹。但即便是这样,这奔腾在双凤山的60匹左右的“野马”种群依然引起了许多关注。当地村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村民在山上放养了三五匹马,任其自生自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下来,当年的三五匹马就繁衍成了现在这样成规模的种群。


    我们和省内其他媒体记者一同前去采访“野马”。我注意到“野马”群的生存区域基本上是在山顶之巅上千亩的高山草甸子上,下山和上山的路很陡,也很窄。马跑不下来,人也不容易上去,大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山形地势,才给“野马”在无意中开辟了一处可以自生自灭、基本上没有人类活动刻意干预的“道场”。


    早就流传于网络和民间。大约是去年年底,我们就听说了“野马”的线索,百度一下很容易就能搜索出来驴友们拍摄的双凤山“野马”照片。在采访中,我们听说了一件事情,也是为了适当地保护这批“野马”,在上山的小路上,当地人给加了一道“门”,这样山下的车就不能随意地开到山上去,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上锁的门儿,就曾经被人砸开过,以方便车辆能够开到山上去。最多的时候,曾经有100多号驴友一起来看马。


    这是幸,还是不幸?这样下去的话,我们不知道这批马维持了三十年的野化生态将如何继续?当初“马放南山”的村民,可能没想到他们无意中的一个举动,会有了三十年的延续,在这三十年当中,这批马自生自灭,经历了几代马的野化时间,已经具有了一种生物学上的标本意义。即便不是纯野马,这种生物学标本也是种生态奇迹。因为我们可以用一百万来给动物园引进几只珍稀动物,但是一百万却买不来这三十年的野化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批马是无价的。


    邢台市畜牧站的专家们紧跟着上山,对这批马做出鉴定,认为是属于河北省唯一的本土马种张北马,张北马2006年底全省存栏量也只有68匹。这样的话,双凤山的这次发现,一下子让张北马的数量翻了一倍左右。


    根据最新的报道,我们知道对这批马的保护已有所动作,当地有关部门将邀请省内相关学者制定双凤山整体发展规划,编制的规划将会优先考虑生态保护、修复的问题,“野马”的生存环境也将是规划考虑的重点。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动物种群,对这批马,怎么善待它们,怎么让它们能够继续自由、不受伤害地驰骋于双凤山上,这是许多关注这批马未来命运的读者共同的心愿。


    而实现这个心愿,如果没有系统正规的说法,仅仅靠当地村民的自觉和无意识保护,显然还是远远不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