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型国企改革如何真正体现公益

(2011-12-12 15:58: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12月1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副主任邵宁透露,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使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国企。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均属于公益型国企。(《新京报》 12月12日)

 

石油、石化、电网、通信向公益型国企改革。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没有详细透露公益型国企改革到底会是个什么样的公益法儿。不过按照一般对公益的理解,再加上邵宁“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公众的利益”这句话,我们还是对这种改革充满了一种小兴奋、大期待。

 

不同于一般竞争性的国企,中石化、中石油、电网等等这些能源型的国企,集中了整个国家的资源、技术、资金、人力优势,属于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把银勺子的先天贵族,天时地利人和,很多时候是想不赚钱都难。但对这些挂着全民所有制名号的企业,百姓并不能从中很直接地感受到这些企业“亚洲最赚钱”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相反的是,由于这些企业所从事的都是事关千家万户的营生,与民争利的情况却不时存在,再加上一些国企高管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还有时不时闹出来的天价吊灯、茅台事件,让这些企业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地已经成为了社会问题的一个聚焦点式的存在。

 

北京师范大学刚刚发布了一份“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10年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分别是96.29万、89.23万、86.18万和110.22万。中石油号称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企业赚钱越多,高管拿钱也越多,但关键的问题是中石油亚洲最赚钱,这些钱里到底有多少是和这些高管个人的能力、努力、魅力直接挂钩?也许正如报告所说:“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尤其是国有垄断上市公司)的高营业收入并非完全是高管努力的结果,更多来自国家赋予的垄断优势”。

 

国企的两个方向类型的改革,也可能正是基于这种舆论压力和社会需要。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更多地要考虑社会效益,这些能源型垄断式企业进行公益式改革,方向是正确的;不过问题的最关键之处还是这些改革最后的结果到底能把这些企业公益到哪种地步?或者说,这些企业的公益型到底通过什么形式和手段来体现?

 

如果这些企业的高管继续拿着将近一百万的年薪,如果这些企业继续让大家一方面感叹加不起油,另一方面自己还哭穷说亏本,一年年地伸手向国家要回巨额补贴,那么这种公益型的改革就未必一定是成功的,甚至国家的钱会借了这种公益型的名头向这些企业自己圈起来、别人进不去的小圈圈加速流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