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先经济”是市场和政绩下的蛋
(2011-10-11 14:27: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这里有个李鬼和李逵之分。正规的“全国百强县”是由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的“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而“中郡所”举办的这个“百强县评比”,和官方的这个评比极易混淆,说出来都是“全国百强县”,又有几个人去仔细辨别这个评比到底是谁举办的?
这样全国性的评选主办单位,仅仅是一家注册资本才10万元的公司。知情人士透露说,评比的多项环节都要给你伸手要钱,美其名曰是“合作费”,言外之意就是你把钱掏到,我就给你好好合作,不是百强县的,给你弄个百强县,是百强县的,把你的排名提前一点儿。只要你把钱准备足了,即使你前一天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今天我也能把你弄到全国百强。
17个国家级贫困县还真一下子成了“全国百强县”。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市场。以前还听说过一些经济发展好了的县份,为了要扶贫款,还有国家的优惠政策,愣是抱着以前“国家级贫困县”大帽子不放的事情。贫困县可以要补贴要救济要资金,百强县可以要政绩要荣誉要升官。所谓的“强”和“弱”,就成了一杆可以随意挪动准星的秤,该贫困的时候就贫困,该强悍的时候就强悍,比那些白天破破烂烂闹市行乞、晚上西装革履夜店寻欢的职业乞丐变得还快。
无论是现在我们正在讨论的“评先经济”,还是我们早就熟悉的“会议经济”,这都是一种敛财行为。而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似乎还处于一种监管的空白地带。前一段,倪萍不小心沾上的“共和国脊梁”评选就是这个样子。当然,倪萍未必就会去掏钱买这个荣誉,但是我们都知道拉虎皮做大旗的道理,倪萍不小心就充当了那张虎皮,让大家看起来会更相信这个评选,也方便一些评选机构在类似虎皮的掩盖下,大捞特捞人民币。
我们似乎也该考虑一下如何去规范一下全国各地像是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的评选和会议。否则的话,你现在去做做广告,说要去评选全国百强乡镇,估计也有人巴巴儿地给你汇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