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慈善透明”是自救,也是他救

(2011-08-25 11:32: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许多看上去幅度很大的进步,往往是由一些很偶然爆发出来的小事情来彻底推动。

8月23日,民政部公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慈善组织及政府部门应在捐赠款物拨付后一个月内,向社会披露捐赠款物拨付和使用的详细信息。民政部相关负责人称,该指引是公益慈善领域第一个信息披露行业规则,今后还有望在《慈善法》中体现。(《京华时报》 8月24日)

一根杠杆,可以撬动地球。不管怎么说,那个叫郭美美的女孩子在中国慈善透明化、规范化的进程中,的确是起到了这样一根杠杆的作用。

在很长时间以来,以红十字会为代表的中国官方慈善都是一笔不透明的账。捐款的时候,大家群情踊跃。我们媒体关注的重点或者是对大众的引导,也往往是放在了捐款人身上,比如说哪家企业又捐助了多少钱,一个自顾不暇的乞丐竟然也要捐款。但是,很少有人主动提起这些款捐下来之后,该怎么去合理、透明支出,也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些款项刨去必要的费用是不是每一分、每一粒都到了救助者手里。也许有人会在心里偶尔去想这件事情,但也仅仅是灵光那么一闪就去忙别的事情了,并没有一个机会或者一种力量让这种担心或者怀疑给爆发出来,并凝结成一种全民的力量去把捂着的盖子给掀开。

一直到郭美美出现,就像是给公众提供了一根导火索,把这种早就积压的情绪给彻底引爆,直接倒逼了后来红十字会那个还不是很完善的捐款信息查询平台的推出,并且继续向前,一直到现在民政部要出台规定,捐赠款物拨付的三十天内,必须要向社会详细公布相关款物的使用情况。

中国人并不缺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并且在大灾大难面前,也屡屡会爆发出超越我们想象的实际行动。但是和这种重量不对应的是,我们的慈善管理却要远远滞后于这个时代和公众的要求,以至于在日积月累下这根平衡木的两头猛然失衡,连基本的信任也不能够再正常维持。

“慈善透明”是种方向,也是现代化的慈善事业所必须。把阳光的事业还原于阳光之下,这是慈善管理部门被逼迫的他救,也是还不算晚的自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