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星巴克在合肥城市杯上印制上了包公的图案,被包公后人要求下架,认为是“不伦不类”、“连头上戴的官帽也很滑稽”。 合肥是包公的老家,星巴克在合肥的城市杯上印上包公图案,似乎也有“讨好”合肥本土人,赶紧融入中国文化的意思;但外来户的星巴克估计没想到包公后人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13日)
星巴克咖啡在故宫开店的时候,就曾经因为舆论炮轰,最后不得不选择了撤出。但这一次,星巴克在合肥会因为这件事情再次遭遇滑铁卢吗?恐怕未必。商业行为不假,但是哪一条法律又规定了说这种商业行为是违法的呢?在杯子上印上包公图案,这种商业行为是不是冒犯大众,应该由顾客自己来判断,而不应该迁就一些反对者们对“上岗上线”的热衷。如果真是与大众文化相抵触,商家自己都会反省把它下架。
更扯不上所谓的肖像权。大宋时期的包公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从法律上来说,今天的包公后人,也包括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并不拥有包公的肖像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今天的古装影视作品也都别拍了,即使是拍,也要先征集无数后人们的同意,比如说拍岳飞的时候就必须要征得岳家后人同意,拍关羽的时候也必须要事先征得关家后人同意,依次类推,高希希拍《三国》,应该就是征得了曹家、刘家、张家、诸葛家、夏侯家、孙家等等许许多多不同姓氏后人的同意。有关包公的戏说类、捕风捉影类影视作品,甚至是漫画作品也不少,以前也没听过包家后人站出来大声叫停,偏偏是现在一个外来户星巴克的杯子上印了包公的图案,包家后人就不干了,这似乎很难让人信服。
至于“丑化”包公,这样的说法也站不住脚。一个是单从杯子图案来看,并没有丑化的意思;另一个,星巴克合肥店之所以在杯子上印上包公的图像,更多地是在“讨好”合肥消费者,他们会傻到在包公的老家做丑化包公的事情吗?而至于这个图案像不像包公,包公并没有照片留下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包家后人还找出个理由说是这个图案很像个“洋人老头”,后人早就找出了无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千年前的包公,即使把包公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表现出来,估计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包公的故事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传说成分。星巴克在自己的杯子上印上包公的图案,也是对包公的一种宣传,包公后人对这件事情大动肝火,真是没什么必要。而至于让包公杯下架的要求,想来并没有一条法律能够给予社会支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