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病”是营养不均惹的祸

(2010-10-10 09:19:44)
标签:

北京

城市病

《中国青年报》

城市化进程

公共决策

杂谈

分类: 我的评论

 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由于人口过分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已经严重困扰居民的生活。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城市病。(10月8日《中国青年报》 )

  大城市病了吗?

  当200米的路程,你开车要走上半个小时;当孩子上个幼儿园还要支起帐篷挤着报名;当“安居乐业”中的“安居”在大城市成为一个需要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当你在城市里已经很难看到满天的繁星……这个城市至少是有什么部位不舒服了!

  以北京为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提供的数字是:按照资源、环境承受力,北京能够承担的极限人口是1800万,但北京的常住人口已超过1900万,瞬间人口达到2100万。这多出来的几百万人口的吃喝拉撒,足以让一个城市巨人肌体发生病变。

  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自古就有,“人向高处走”一直是中国人为人行事的准则之一。白居易“居长安不易”,说明一千多年前那些有名有姓的达人也是从乡村走出来,然后踏入城市,才开始自己一生的历练。只不过那时候,这种流动受限于交通的不发达,还有落后的生产力,仅仅存在于士子以及一小部分买卖人中间。这样的流动就像是山间的一股小溪,带来的更多的还是一种必要的新鲜血液,无论是数量还是冲击力,远远没有达到引发“城市病”的高度。

  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社会,这种流动突然加速、加量,不再是小溪流,而是洪水,蔓延各地。一个合理、冷静的城市化进程,应该是在城市扩张的同时,还能与城市之外的乡村保持一种生态性的平衡,乡村与城市之间应该是一种对流互动的关系;但我们现在的城市化进程是什么?城市好像一个巨大的磁场,用无限的吸力把周边的资源、人才一股脑地吸附过去,吸进肚子之后,却又发现自己并没有足够宽容的肠胃把这些营养消化吸收,最后闹到医院那儿,落下了一个“消化不良”的病根儿。

  并不是每一项公共决策都能照顾到这种平衡。这样一种“城市病”也不是哪一项具体公共决策造成的,它是一种长期的、综合的病症。所以,我们不能奢望一个药方就能药到病除,再说了,船大不好掉头,即使一个很好的决策,也要在很长时间后才能见效。

  但,这至少要引起决策者的注意。而对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走出北上广,未来的小城市、未来的乡村未必就不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