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烟火
(2009-09-06 18:53: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散文 |
很亲切,很舒心。
2008年秋天一个快要近黄昏的日子,我走在这个北方小城的大街上。很安静、很温暖的阳光顺着街旁法国梧桐树斑斑点点地斜着洒下来;我的视线顺着这阳光缓缓爬上去,就看见了高楼旁边有着暖和黄色的一轮圆日。
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太阳了。习惯了在夜间工作,习惯了在别人都要入睡的时候,去睁大自己的双眼和脑子;等我要回去休息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星星和月亮,还有街边买醉的三三两两的人群。
第二天出门的时候,很多时间已经是中午。生活的常态,夜间的思想,我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夜间归家的时候看见的那只黑色的流浪猫,在城市的夜的屋角做一片稻田的守望者。
冬天总是越来越迟。冬天的乡下,总会有一个街头的某一个角落会一直被最好的太阳照着,这样的一个角落,就被穿着大棉袄的老爷子、老太太们占着,他们在那里一蹲似乎就是整个的冬天。当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渐渐地开始退出流行乐坛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冬天已经很久没有下过大雪。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干冷的空气,会让人渐渐地忘记感动,还有暖和的感觉。
我很少早起了,冬天早晨暖和的被窝总让我留恋不已。但是今天还不到8点,却已经没有往常那样浓到化不开的睡意。简单洗了把冷水脸,戴上护膝,耳套,手套,骑上车子出门。
我不知道这条名叫“元街”的仿古街是什么时候多了个早市。以前也爱去这条街上到处看看,看那些在街边摆着的不知道真假的古物,看那些还分得出颜色的老玉,看那些似乎一碰就要化为烟尘的发黄的老书。但我没在这条街上买过一样东西,——因为真的有价值的古物不会随意这样摆在地摊上出售,我喜欢带着灵性的玉石,但我不喜欢那些很多都是从坟墓里掏出的老玉,那些老玉每一块都有着一段故事,我不想去翻开那些和我无关的尘封的记忆。我更不会花费精力去收藏那些孤本,——我只是在这条街上买过一本盗版的畅销书,看过,然后随手一丢,或者被谁借去,从此,即使转瞬已是天涯,也都与我无关。
我真的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早市。我把车拐进去,竟然卖什么的都有,廉价的棉服,看上去很舒适的老头鞋,还有在三轮车上摆着的茶叶,足足有一斤重的红薯,我没吃过的佛手,——我不知道这种看上去扁扁的东西为什么叫佛手,那茅草一样的颜色里真是浸满了慈悲吗?
还有卖抽烟用的过滤嘴的。有一段时间,我似乎学会了抽烟,甚至包里也会随时带上一包白沙,没事或者没人的时候,我会点上一颗,然后看灰色的烟圈袅绕。穆晓禾曾经问过我:“你在写东西的时候,有什么习惯吗?”我知道许多人写东西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人会抽烟,有人不允许别人打扰,有人喜欢听音乐,还有其他一些我们想不到的习惯。但我是太随意了,随意到只需要供给我零碎的时间。我就像是狂野中的一棵野草,迎风生长,甚至没有风雨阳光的概念,一点泥土,已经足够我去灿烂。
人很多,一起挽着手的老头子、老太太,穿着西装的公务员,还有一个穿着蓝色羽绒服从背影上看去很漂亮的女人在挑选袜子。“从背后看想犯罪,从正面看想撤退。”这话不断地被验证着俗语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有时候真的是很奇怪。
早市人很多。看上去很多都是附近的住户,也许大家都习惯了来这里挑选出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我甚至在中间看到一个现场磨香油的生意,并不多的人围着,等着磨盘里的香油一滴滴地顺到下边的大盆里去。虽然是现场磨制,但我却没有闻到一丝油香。并不是我上关那家专门磨香油的人家,连门口的大石头都向外散发着油香,做着无声的招牌。
出元街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个卖盗版书的女人。我打了一眼,竟然还有《飘》在卖。我想起了上一次,我在她那里花十块钱买的一本书,应该是《中国式结婚》。现在不知道被谁借去了,除了《红楼梦》,我真的没有一本肯去看第四遍的书了。
“我爬过许多地方的山,看过许多地方的树,睡过许多地方的床,却总是一个人的晚上,面对半城烟火,寂寞得无以复加。”也许,我自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盗版的世界。当《红楼梦》这样的经典离我越来越远,我宁可撒手,去寻找这半城的烟火。
2008年秋天一个快要近黄昏的日子,我走在这个北方小城的大街上。很安静、很温暖的阳光顺着街旁法国梧桐树斑斑点点地斜着洒下来;我的视线顺着这阳光缓缓爬上去,就看见了高楼旁边有着暖和黄色的一轮圆日。
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太阳了。习惯了在夜间工作,习惯了在别人都要入睡的时候,去睁大自己的双眼和脑子;等我要回去休息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星星和月亮,还有街边买醉的三三两两的人群。
第二天出门的时候,很多时间已经是中午。生活的常态,夜间的思想,我有时候感觉自己就是夜间归家的时候看见的那只黑色的流浪猫,在城市的夜的屋角做一片稻田的守望者。
冬天总是越来越迟。冬天的乡下,总会有一个街头的某一个角落会一直被最好的太阳照着,这样的一个角落,就被穿着大棉袄的老爷子、老太太们占着,他们在那里一蹲似乎就是整个的冬天。当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渐渐地开始退出流行乐坛的时候,这个城市的冬天已经很久没有下过大雪。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干冷的空气,会让人渐渐地忘记感动,还有暖和的感觉。
我很少早起了,冬天早晨暖和的被窝总让我留恋不已。但是今天还不到8点,却已经没有往常那样浓到化不开的睡意。简单洗了把冷水脸,戴上护膝,耳套,手套,骑上车子出门。
我不知道这条名叫“元街”的仿古街是什么时候多了个早市。以前也爱去这条街上到处看看,看那些在街边摆着的不知道真假的古物,看那些还分得出颜色的老玉,看那些似乎一碰就要化为烟尘的发黄的老书。但我没在这条街上买过一样东西,——因为真的有价值的古物不会随意这样摆在地摊上出售,我喜欢带着灵性的玉石,但我不喜欢那些很多都是从坟墓里掏出的老玉,那些老玉每一块都有着一段故事,我不想去翻开那些和我无关的尘封的记忆。我更不会花费精力去收藏那些孤本,——我只是在这条街上买过一本盗版的畅销书,看过,然后随手一丢,或者被谁借去,从此,即使转瞬已是天涯,也都与我无关。
我真的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多出了一个早市。我把车拐进去,竟然卖什么的都有,廉价的棉服,看上去很舒适的老头鞋,还有在三轮车上摆着的茶叶,足足有一斤重的红薯,我没吃过的佛手,——我不知道这种看上去扁扁的东西为什么叫佛手,那茅草一样的颜色里真是浸满了慈悲吗?
还有卖抽烟用的过滤嘴的。有一段时间,我似乎学会了抽烟,甚至包里也会随时带上一包白沙,没事或者没人的时候,我会点上一颗,然后看灰色的烟圈袅绕。穆晓禾曾经问过我:“你在写东西的时候,有什么习惯吗?”我知道许多人写东西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习惯,有人会抽烟,有人不允许别人打扰,有人喜欢听音乐,还有其他一些我们想不到的习惯。但我是太随意了,随意到只需要供给我零碎的时间。我就像是狂野中的一棵野草,迎风生长,甚至没有风雨阳光的概念,一点泥土,已经足够我去灿烂。
人很多,一起挽着手的老头子、老太太,穿着西装的公务员,还有一个穿着蓝色羽绒服从背影上看去很漂亮的女人在挑选袜子。“从背后看想犯罪,从正面看想撤退。”这话不断地被验证着俗语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有时候真的是很奇怪。
早市人很多。看上去很多都是附近的住户,也许大家都习惯了来这里挑选出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我甚至在中间看到一个现场磨香油的生意,并不多的人围着,等着磨盘里的香油一滴滴地顺到下边的大盆里去。虽然是现场磨制,但我却没有闻到一丝油香。并不是我上关那家专门磨香油的人家,连门口的大石头都向外散发着油香,做着无声的招牌。
出元街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个卖盗版书的女人。我打了一眼,竟然还有《飘》在卖。我想起了上一次,我在她那里花十块钱买的一本书,应该是《中国式结婚》。现在不知道被谁借去了,除了《红楼梦》,我真的没有一本肯去看第四遍的书了。
“我爬过许多地方的山,看过许多地方的树,睡过许多地方的床,却总是一个人的晚上,面对半城烟火,寂寞得无以复加。”也许,我自己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盗版的世界。当《红楼梦》这样的经典离我越来越远,我宁可撒手,去寻找这半城的烟火。
前一篇:孙悦车震门:偷窥记者敬业还是变态
后一篇:“民间最美”为何屡屡走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