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不是花衣裳
(2009-09-04 14:53: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评论 |
国学?国学是什么?
四书五经,还是《四库全书》?但我至少知道国学不是让小学生入学的时候,身穿清朝公务员服装,然后像是明星走红地毯那样中间故意停顿,回头,微笑,定格,或者故意走光,以博出位。严格一点,我觉得小学生每年发新课本的时候,还需要学校专门造一澡池子,中间洒上花瓣,小学生都跳进去,边上再点上香,这叫沐浴更衣,以示对新课本,深一点就是对知识的尊敬。但是现在的孩子们都太调皮,进了澡池子,很有可能立马就开始打水仗,你往我头上撩点水,我往你后背泼点水,一点也不严肃,也一点不国学。
9月1日,杭州市紫阳小学90多名新生身穿清朝公务员工作制服入学,以宣告自己很国学。紫阳小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703年的紫阳书院,穿这样的服装入学不知道是在说自己要搞国学,还是在搞宣传,宣自己学校的悠久历史上殿,然后跪安,钦此!把搞国学弄成了搞宣传,这样几乎就可以被人告发说是乱搞,也叫真搞,就是真可笑的意思。
但你就是换身行头,给那90多名新生集体换上汉服或者是唐装,我也不觉得比穿上清代朝服会更国学,或者更有历史深度。因为国学要是换身衣服,就可以搞定,《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早就成功复兴大燕当皇帝去了,也用不着到最后整天穿身戏服去给一群孩子发糖果吃。后来我才明白,那发的其实不是糖果,是恩赐,需要装着很天真地去谢主隆恩的。
国学热发展到现在已经有点走形。武汉、南京、北京、辽宁一些学校都搞过类似的活动。看多了我就高度怀疑国学就是让学生们都身穿古人服装,每年9月份开学的时候,个个手捧黄卷,在“菊花香,入紫阳,吾七岁,进学堂”的齐声诵和当中对着孔子像焚香行礼,很形式,也很有镜头感,真的是比较适合摄影记者去拍照登报。但回头孩子们脱下这制服,就该去重复一种智力劳动,偶尔完不成作业,还要被老师罚写“1+1=2”三百遍。等学生熬夜写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固然是玩不成了,大风车也是看不成了,连睡觉也成问题了;好不容易有个星期天,却又要被逼迫着去上老师推荐的奥数班。据说成都已经叫停奥数班了,但其实还是有,只不过都改名叫“思维拓展班了”。所以以后谁告诉你哪里有“少儿国学班”,你就可以高度怀疑这其实是“少儿作文班”,专教你怎么作文考试怎么拿高分,凤头,猪肚,豹尾,OK,123,大家一起念:“人之初,性本善……”
但其实校长每天都可以带头穿清朝官服上班,以示学校历史悠久,建校以来,地址不变,至今书声朗朗……国学不是一种秀,没必要把不懂事的孩子也拉进来,去把入学仪式搞得那么复古,以至于古到原始,问下学校的会计,可不可以用贝壳去交书本费?
那颗颗大人虚荣的心,真得很满足。这是国学新功能,连孔子都不知道。
我想起来有人夸赞百家讲坛袁腾飞的讲座有一种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但国学有时候还真不是星爷式的无厘头,更不是花衣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