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梯子石和建平的一再撺掇,我估计很难能有这样的一次经历——登山。
说来惭愧,崂山的景曾经写过无数,甚至包括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解说词都是出自我的笔下,可是对崂山却很少驻足,此生大概最多的,也就是去过寥寥几次,且都是驾车而行,沿着平坦的公路,走马观花地溜达一圈,便沾沾自喜地说,我也来过崂山了。于是信马由缰地把崂山给结结实实地表扬一番,在想象之中遍走崂山了。于是,游靛罡湾,听潮音瀑,赏海上月,穿白云洞,攀狮子峰,登骆驼岭,过南北九水,走东西七峰,食山中野味,饮清澈泉水。

如此的崂山,比如我烟斗中所冒出的一缕青烟,想象中如同一本厚重的人文书籍,在装点了江山的同时,还承载着文化与历史。飞悬岩下的银链,似兽非兽的奇石,无一不在轻语燕声的在讲述崂山之美,颂咏崂山之秀,像一首博深宏伟的交响乐,如一曲酣畅淋漓的动地诗,在山与石之间,在水与泉之间,尽情的演绎着传神的故事,与袅袅的紫气中,氤氲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燮刻着巧夺的神奇。初入六月的崂山,更是充满着勃勃朝气,清新的凉风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到清爽的惬意。远远望去,袅袅的云雾遮住了如刀劈似斧凿一般的嶙峋怪石,极像是一幅壮观的泼墨大写意,氤山氲水,越发显得清秀,一条小径沿着山溪的边侧通往深处,峰回路转,回肠百寸,清流自山而下,蜿蜿蜒蜒源自幽深之处。石径两侧,各种树木依山而生,稀稀疏疏几乎全部都生长在嶙峋怪石的缝隙中,或挺拔,或倾斜,奇松的老绿,怪柏的淡墨,古槐的新黄,新柳的嫩白,叠叠葱翠妆点着崂山,静谧的深谷狭涧中更有鸟的鸣唱,水的潺潺,在空谷中缭绕。融雄、险、秀、奇、巧、玄于一炉,集山、海、树、泉、瀑、洞于一体的崂山,既雄旷泓浩,又不失绮丽俊秀。
想来,文人那种假模假式的穷品酸述,不过是想象而来的一种思维定势,悠哉地躲在书房里,点着一锅烟,端着一杯咖啡,去想象那些崇山峻岭,勾勒那些万丛叠翠,俨如早已冲破崂顶巨峰,居云端中冷静地面对或高或低的起伏山峦,于阳光下沉着地感受若有若无的天堑沟壑,就像一个尿床的孩子,肆意地在被窝中描绘祖国地图一样,把理想的公式中套用了一些好看的文字,从而成就了山的伟岸,抑或是独秀的烟岚。然而,一旦走入山中,方知唯美的文字不过是一堆黄灿灿像金子一般的狗屎,因为其中缺少的,恰恰是山的精神!

昨天,我第一次跟着梯子石小分队游历了一次华楼,穿响石,过月子口,及郁郁竹影婆娑,涉漫漫苇声纷扬,走无人所及山路,过崎岖蜿蜒寂径。看山友们轻松逾越,羡慕不已,而我则极其狼狈,毕竟是头一次登山,周身抖筛,腿酸腰疼,心跳剧增,头昏脑胀,大口喘气,走三步歇两步,全然暴露出一派丢盔卸甲的惨状,估计那副狰狞之态早就惨不忍睹了。幸有龙之地、建平和山人等一路收尾陪护,不断地打气加油,方坚持着踏上沈公小道,艰难地过迎仙岘,最后以呲牙咧嘴之容终于登上松风口,沈公当年书写的“华楼山”山门霍然在目,疲精力竭地颓坐石上——也算坚持上了山。
登山的感觉自是不同,放眼处,却是突起的华表孤峰,一峰独秀,登郁善最乐处,极尽松翠均收眼底。望梳洗楼,面师傅坟,拜华楼宫,心情顿时愉悦,瞬间忘记了上山时那副嘴脸。据说,建平第一次登山时的那副表情,比起我今日表现则有过之无不及,以至今天这种轻松,全部归结于“坚持”!山友中,除了梯子石、建平、龙之地外,还有宏伟也是廿多年老友。想当年的宏伟,俊朗帅气,风流倜傥,行文如蛟,下笔似龙,算得上是当年一员凶猛文将,而今已过天命之年,仍一副文雅气质,携子上山,依然健步轻盈,随锻炼已四登崂顶,二上云茶了,问及感受,简单两字,谓之“坚持”!
登上山,方体会到什么叫做坚持,做人做事实际都如登山,只要抱定一个坚持的信念,才能徒步手刃美景,就像杯中之茗,品一口方知其馥郁茶香。“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脆弱,其死也枯槁;古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是一位朋友用特殊的方式给我的一句箴言,思索了良久之后,才品味出其真实的意境,如同这山,停留在想象之中,不过只是一幅图片,没有动感没有生命,而亲眼游离,才知其浩然大气,更明白了一个道理,若探知其奥,当躬亲必之,这就是坚持的道理。不过,江山甚好,就是累得腿疼,想来这坚持多少也有些悲壮。
即便如此还是要学会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可能登顶。至少我被眼前的每一个坚持着实地给感动了一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