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劉傑茶文明学者
劉傑茶文明学者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06
  • 关注人气:46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池清和他的《兵团缘》

(2009-11-19 02:23:54)
标签:

杂谈

    池清和他的兵团缘

    认识池清,是在网上。
    大约四年以前,我在网上转悠,忽然看到了一个记录兵团生活的长篇,题目叫做《回眸》,当即被作者细腻的文字所吸引,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是,兵团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的非常翔实,读后觉得很是清新,如临其境,于粗制滥造的网络文学中,《回眸》就像一潭清流,显得深邃大气,居平静中感受作者的波澜,于平淡里体会池清的深刻,于是就随手跟帖做了一番评述。
    在过后不长的时间里,我便和这位叫池清的作者把友情下载到了现实,竟然是一位年届六旬的长者——不过,如果她自己不说,还真的感觉不出他有那么大的年龄,仅从相貌中判断的话,充其量也就是四十多岁。态度谦和的他,一副气定神闲的从容和沉稳,让我多了几分敬重。话题自然是从《回眸》开始,又谈到了他的后两部《回声》和《回春》,从而构筑了这部浩繁的《兵团缘》三部曲。从他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不平不坦的人生阅历中,我对池清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
    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各自都比较忙,我和池清很少见面,只是偶尔的通个电话或发条短信以示问候。当有一天在网上忽然发现了一条消息,说池清的长篇小说《兵团缘》出版了,我立刻就想到了《回眸》,当即打电话表示祝贺。
    翻开这部厚厚的长卷,我的心并不轻松,三十多万字,承载着池清五年多的心血,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连同那一段定格在他记忆中的灰色年代,我似乎从书中都能深深的感受到一股无法表述的厚重。池清依旧从从容容地以他特有的细腻,娓娓讲述着那段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的陈年往事,以不动声色的笔触,诠释了他这一生浓墨重彩地书写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冥冥之中仿佛注定了他这一生对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兵团生活眷恋,和对如火青春的深情追味。
    在这本书里,我见到了年轻时的池清——智建国,那个时候的他正在“初夏午后的阳光中暴晒的昏头昏脑”,自己便从家里偷了户口簿报名去了生产建设兵团,投身到那个充满了“大有作为”的年代中去接受“再教育”——这也是“人来人往都走这条路”的一个必然因果,藉此,在池清的生命中生成了《兵团缘》的原始雏形,也在他人生的符号里添加了一种新鲜的抑或是艰苦的元素,从而有了一大群同样是激情四射的年轻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里,用双手修筑了历史的纪念碑,以纪念那个曾经的年代和日渐远行的青葱岁月。
    我的见解中,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当压力沉积在无法承受得时候,往往试图给自己的人生假定一种希望,祈盼能够出现雄烈鬼魂的爆发,但最终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寂寞。在那阴冷的寂寞最沉重的时刻,只剩下一种感觉,生命枯萎干缩成一颗灰白的心,而且那颗心是坚硬、冰冷、破裂的石头。当然,池清在这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经受了岁月的考量,没有因为挫折使心理失衡而消沉,反倒是低调平和地面对周围所发生的变化,坚信自己的人生理念,并使自己得到了锤炼,因而变得更坚毅,也更加刚强,为他在后来的《回声》和《回春》的回城后经历,打下了一个结实的生活基础。
    《兵团缘》记载了池清前半生所走过的路,在曲折中微笑着远瞩未来,从内心深处呼唤湮灭于紫色的沉默。当寂静又重新覆盖在茫茫的荒野的时候,以一种超然的冷静去面对周围的一切,让他有时间去探索,去思考,然后去总结,回眸再看,寂静已经不再令人恐惧,而有一种属于尘世之外的超然的安详。似乎天空和大地,还有人类的命运所凝神期待的,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这就是池清身上的最大亮点,而这个亮点,是在他经历了一次次痛苦煎熬和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后,通过认真的梳理,最终注入到了《兵团缘》中,提炼出了小说的中心思想,那就是要不断反思自己所走过的这条人生路径!
    这就是我理解的池清和他的《兵团缘》,一个男人对自己的深刻记录。

这篇日记里提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香港购物
后一篇:登华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