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钗大赛文(三):宝钗:德的高洁,才的丰腴——正面谈宝钗文

(2017-06-29 09:44:45)
标签:

宝钗

邓州

正面

宝钗大赛

分类: 红楼絮语
                         宝钗:德的高洁,才的丰腴
                                 邵  
红楼梦大观园除了雕梁画栋奇花异草,更让人瞩目的是众多年轻美丽的女孩子。她们性格各异,身份不一,却各有各的聪明和机敏。在这些女孩子之中,薛宝钗是最优秀的一位。
红楼梦第五回中作者在判词中用“停机德”之典,赞宝钗之德行,在《红楼梦》曲子中又用“山中高士晶莹雪”赞美她的品行。“停机德”赞她的识大体顾大局,“山中高士”赞她的品行高洁、淡泊名利。
细读文本,我们能够探知在作者的构思中,薛宝钗首先是德的典范。
试看她,居家简朴,女红不辍。第八回,宝钗出现在读者眼前:家常衣饰,毫不奢华;不施脂粉,尽显贞静。为人罕言寡语,安分随时,人谓藏愚,自云守拙。
在此后的数年间,红楼梦八十回文字中,宝钗的德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她谨守闺范,每日早晚请安之余,便到姨妈王夫人处陪侍,而晚间则熬夜做针黹。
她关心体恤别人,以一颗善心顾念所有人物。赵姨娘为贾政妾室,处在王夫人显赫身份威压之下,活得窝囊,连贾府下人都瞧不起。宝钗一视同仁,让她得到了尊重。史湘云在家里身不由己,日常零用拮据,宝钗知道后主动帮助湘云做针线活,还帮助湘云办螃蟹宴,为湘云解决了实际困难。探春改革大观园时,宝钗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既为贾府节省了开支,又为生活困难的下层小人物增加了家庭收入。
宝钗宽容大度,很少与人计较。林黛玉有时好使些小性子,说话时经常含沙射影,宝钗听到之后常常一笑了之。只有一次,在宝玉把宝钗比作杨玉环时,她实在忍不住了,借小丫鬟回敬了几句。
宝钗也会痛,但她常常选择乐观面对。痛过之后,依然不改初衷,继续解别人之急难。宝玉挨打,她立即送了药膏;黛玉缺了燕窝,她每日派人送去;凤姐病了王夫人找不到好的人参,宝钗立即说她家有;岫烟之贫窘,她看在眼里,并能充分了解她的心情及时施出援手;就连金钏死了要几件装裹衣服,她也慷慨献出。
在贾府日子久了,宝钗渐渐看出宝玉黛玉二人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但宝钗不说破,反而有意识地避嫌,看到也装没看到。
然而,她真心关心着黛玉。黛玉没有母亲,宝钗的一番教导让黛玉体会到了她真诚的关怀。黛玉每日吃的燕窝,宝钗让人送来,薛姨妈甚至搬到潇湘馆亲自照顾黛玉,让黛玉有了家的感觉,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在黛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短暂岁月中,是宝钗母女给了她弥足珍贵的亲情。
宝钗以自己年长几岁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引导着青春期的宝玉、黛玉的成长之路。首先,她不让宝玉看禅宗之类的书,她说,这些书“移情”。在黛玉不小心说出了《牡丹亭》《西厢记》中的句子之后,找了一个机会,私下与黛玉交谈,告诉她这些书是不能读的,读了会“移情”,让黛玉感激涕零,从此视他为知己。宝钗的这些阅读经验,在今天看来也有可借鉴之处。未成年人读佛禅之书会生成消极避世之人生观,读多了言情故事会变得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确实很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宝钗的德如三春的阳光给大观园扫除了阴霾,给各个阶层的人送去了人间温情。
当然,高尚的德性是以渊博的学识为基础的。
宝钗之博识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女红针黹、文物掌故,到绘画、佛经等等,简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论刺绣,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一对花瓣的复杂工艺;论掌故,她可以随口报出“绿蜡”之典;论佛经可以即时批出禅宗“菩提本非树”之诗;论绘画,她侃侃而谈,从画理到画技,从楼台轩榭的布局到人物细节的安插,从惜春的实际困难到宝玉相助的安排,合乎绘画理论,更兼合乎人情,彰显蘅芜君浑然大度超人之识。
宝钗读书杂而细,黛玉因酒令随口吟出的《牡丹亭》、《西厢记》中两个句子,别人不觉,独宝钗注意到了。宝玉在王夫人处说的“头胎紫河车,三百六十两不足”的奇怪药方,宝钗却知道是宝玉信口胡诌。
渊博让她大度,让她包容,让她体念别人之难。因而,宝钗有识人之能。在明晰人的优点之后,更能清晰看透人之缺点。她认为黛玉有些小性,她说宝玉是无事忙,她看出小红是天下第一等“眼空心大,刁钻古怪东西”的丫鬟。看透了人性,她的心性中不是多了促狭和鄙夷,反而更增加了她的包容和宽厚。
宝钗的这种博识和对人性的洞察力,表现在诗才上,使她的诗雍容华丽,丰腴深刻。
请品味一下这些句子:
“珍重芳姿昼掩门”,是自重自爱的操守。
“淡极始知花更艳”,是宁静淡泊又不失积极达观的睿智心怀。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是深闺幽思念远的贞静。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是绚烂盛开之后的静对秋霜。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是对世俗的讽刺和深刻的洞察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是不随波逐流的傲岸和孤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是矢志不渝的坚守和安分随时的淡泊。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闺中弱女发出的生命的呐喊,是渴望实现人生抱负的豪迈。
宝钗之才还体现在管理上。王熙凤病了,贾母王夫人等需去为皇太妃守灵。于是,贾府由探春、李纨、宝钗三人小组管理。在这期间,宝钗每日早来晚走,为探春出谋划策。在探春改革大观园的问题上,宝钗的办法具体而细致,兼顾了各个方面的利益,既节省了贾府的开支,还为收入微薄的下层仆人增加了收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宝钗的做法,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
宝钗的花名签上写道:“任是无情也动人”。在为人处世上,宝钗说的少,做的多,以实际行动温暖了别人,也赢得了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
有人说宝钗是封建淑女,也有人说,宝钗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其实,二百年来人们铭记不忘的是宝钗身上焕发的人性的光辉,是德的高洁,才的丰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走进棠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