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技法
(2015-01-06 13:53:31)
标签:
红楼梦凤姐 |
分类: 红楼絮语 |
《红楼梦》的创作技法丰富多样,尤其是人物塑造可谓是千人千面,各有不同。诸如“特犯不犯”、“不写而写”、“背面敷粉”、“多层皴染”等等,不一而足。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贾府是“诗礼簪缨”之族,遵循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道德规范。小辈们每日晨昏定省,吃饭时媳妇们侍立伺候,在别人跟前提起长辈时要站起来以示恭敬诸如此类的礼仪显示着大家风范。
那么,这样的家庭氛围之中,能用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从而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的人物就寥寥了。仔细算起来当有三个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贾母,还有一个是史湘云。
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善于诙谐逗乐,是贾母跟前的“开心果”。同时,她又用严厉的手段管理着贾府,下人们在她跟前哪敢丝毫造次?为了展露这位女管家的非常才干,作者在其第一次出场时即用了这种手法,表现了她的收放自如和旁若无人的气势。
林黛玉初进贾府,在众多仆妇的引领下到了贾母的房子里。贾母抱着痛哭之后,拉着手问些别的话。此时,贾母的房子里鸦雀无声,众人都听着贾母说话。房里房外,婆子丫鬟的一大群,都静默无言地侍立着。只有迎探惜三位小姐才有资格陪坐着。
这时,一句“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和一串笑声突然打破这严肃安静的场面。然后衣着华丽的王熙凤登场,女强人的气势可谓足矣。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接下来,众人仍然默默地看着她的表演,拉着黛玉的手,又赞又哭,又笑又问,亲自捧果送茶,八面玲珑的凤姐跃然纸上。
贾母。《宝玉挨打》一回。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蒙侧批:老人家神影活现。]“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
贾政气极之后,把宝玉暴打了一顿。此时,贾政的书房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王夫人,李纨以及姑娘们,还有各自的丫鬟仆妇,小厮佣人,众清客相公,等等。该来的都来了,只差一位贾母了。
果然还是惊动了她老人家。众人屏息不敢出言。梦坡斋里只有王夫人的哭声和李纨的吞声饮泣。
这时,贾母气急疼极的声音在窗外响起,颤抖的声音表现了她内心的极度愤怒,以及强烈的疼痛感。
作者用这种先闻其声的笔法,充分表现了这位处于贾府最高位置的权威,也充分表现这位老祖母的溺爱。
史湘云。史湘云的个性是豪爽直率,性子急。作者在芦雪广联诗一回充分表现她的这一个性,也充分展露了湘云的捷才。在第52回,姐妹们在潇湘馆聚集闲聊,宝琴说起那位“真真国”女子也能作诗。姐妹们便央求宝琴说说那女子作的什么诗。宝钗叫人把湘云和香菱叫来一起欣赏。
半日,只听湘云笑问:“那一个外国美人来了?”一头说,一头果和香菱来了。众人笑道:“人未见形,先已闻声。”宝琴等忙让坐,遂把方才的话重叙了一遍。湘云笑道:“快念来听听。”
此时,湘云出现之前,声音先已抵达。与她一贯的率直和急性子相符合。
《红楼梦》作者驾驭语言的技巧非常人能比。他在塑造人物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什么法,而是就人物和场景的需要自然而然地随笔写来,正像一位纯熟的大画家,随手涂抹之间便是一幅好画。看似简单的勾勒,却极具功力。正因为具备这样的写作技巧,红楼梦人物才呈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之美。令人叹绝!